• 30阅读
  • 0回复

播种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8
第8版()
专栏:

  播种者
  周明
他回来了。他从大西洋彼岸带着加拿大人民的友谊回来了。今夜,正是北京初冬一个静静的夜晚,他风尘仆仆地来到我的家里,向我讲述异国的见闻。记得,三个月前,也是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他来到我的家里,高兴地告诉我,他即将赴加拿大,应邀参加一个“人与世界”博览会。对他来说,一个面塑艺人,出国访问,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呢。
他是谁?他是著名面塑老艺人——“面人汤”汤子博的儿子汤夙国。子博先生已于1971年5月去世。时年90岁。幸运的是,“面人汤”的第二代汤夙国继承了父业。夙国从小就跟父亲学会了面塑,还学得了有关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多种知识。解放后,他进了中央美院,接受了系统的高等美术教育。他在刻苦钻研西洋雕塑的同时,继承父业,使面塑这门中国的传统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面塑艺术家。
面塑,即以面粉为原料,加上颜色,用以捏塑成各种人物形象,俗称面人。技艺娴熟的面塑艺人只需几分钟就可捏成一件简单而富民间特色的面人,既是手工艺术品,又是别具风格的民间玩具。因而他去博览会,也正是向外国朋友带去了中国的民间艺术。
他的心情多么激动啊!想想看,一个在旧社会走街串巷饱尝人间苦楚,受尽凌辱的艺人,命运是何等的悲惨,地位是何等的低贱?而今,却是当了国家的主人,还要代表国家出“洋”访问去哩。这无疑是他和他死去了的父亲生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作为中国人民友好的艺术使者,他们一行抵达蒙特利尔时,一下飞机,就感到降落在友谊的海洋里。
在博览会,按规定他每天表演两小时。一般是下午两点开始。可是上午就排成了长长的队列。因为他的表演,大都是按照观众的要求,当场捏,当场赠送。开始,他只是做些造型简单、色彩鲜艳的面人。这已经引起了加拿大朋友的好奇心。但是朋友们的热情鼓舞了他,启发了他。他觉得这种表演已经不能够传达朋友之间的语言了,一天,他便从围观的人群中选择了一个美丽热情的少女,为她塑了一个头像,脖颈上还塑了一束鲜花,送给了她。少女高兴极啦!人们争相传看,交口称赞,对中国民间艺术表示钦佩。
其实,用面人做人物肖像,对汤夙国来说,还是大胆的尝试哩。在国内,他仅只试验做过那么有数的几个。而这一次,面对着热情友好的加拿大朋友,他深深受到了友情的感染,他下决心要为朋友们塑像,做为中加人民友谊的纪念。同时,面对这么多陌生而又友好的人们,对他来说,也是有了最好的模特儿和学习机会。他的父亲要求他要做到“面人传神”。因此他一面做,一面观察、琢磨着外国朋友的脸型、发式、服饰及性格特征等等,这样,就能够准确、生动地塑造出他们的形象来,就能够“传神”。
他的尝试获得了成功。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过几天的观察和实验后,他每做一个头像,都十分相象,十分成功。加拿大朋友惊愕了。当然是欣喜万分。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每天来的人与日俱增。有的人为了能得到自己一个头像,一天跑来十几次,甚至花两个星期才等到。有一个小朋友,当他拿着自己的面塑肖像跑到展厅大门外给他妈妈看时,他妈妈兴奋地说:“孩子,快回家吧!我们要把中国的友谊带回家,让更多的人分享。”
还有很多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各地的侨胞,来自台湾的同胞,他们更是急切地希望得到一件祖国的艺术品。从他们兴奋、激动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民族的艺术,多么思念祖国!其中有一位远在美国阿拉斯加工作的台湾籍教育家,闻讯后,为了能够得到祖国一件面塑艺术品,特意携带全家乘飞机赶到蒙特利尔,不惜花一百多元美金,住了一宵旅馆,等候了整整一天,才寻访到汤夙国,恳祈他为他做一个头像——一件祖国的艺术纪念品,而后才满意而归。一位中文版《北美日报》的主编先生,一进展厅就紧握住汤夙国的手,恳切地要求他为他做一个周总理的塑像,再三表示他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怀念。汤夙国还在会见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蒙特利尔市长先生时,向他们当面赠送了精彩的面人塑像。
在加拿大参加博览会的三个月期间,汤夙国大约做了一百多人物头像,二百多动物小品,八十多件礼品……总共约有四百多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我们可以想象,他付出了多少心血!
是啊,应该说,在直接把祖国民族传统的面塑艺术介绍给加拿大朋友的汤夙国,应是这种友谊的播种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