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把“苦练基本功”的口号重新叫响——论人才成长的基础 19日《体育报》、《北京日报》编辑部文章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9
第1版()
专栏:

  把“苦练基本功”的口号重新叫响
  ——论人才成长的基础
  19日《体育报》、《北京日报》编辑部文章摘要
快出人才,早出人才,多出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人才的成功之路何在?这里有许多渠道,许多门径。但是,不管走哪一条路,都离不开苦练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一般说来,就是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其实践活动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最基本的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等。对体育人才来说,除了思想、文化因素,主要是基本的身体素质、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等。
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要有基础,要有深厚的根底。在体育运动中,成套技术动作,由单个的基本技术动作组成。高难动作,往往是基本技术动作的综合和提高。战术,也是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体力不够,则什么技术也发挥不了。因此,运动员要攀高峰,必须首先掌握牢固、扎实的基本功。同样,古今中外大凡有突出成就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基本功。从基本功起步,在苦练基本功中成长,也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这是培养造就各类人才的共同规律。
是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还是凭主观愿望“走捷径”,这是人才培育上两种对立的认识。我们不少同志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重视基本功训练的。但是对练基本功的重要性、必要性,不少人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基本功训练或基本功不过硬,是目前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不少部门人才短少或成长迟缓,与忽视基本功训练是有直接关系的。
急于求成,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多少年来,我们反复地吃这个亏,却没有引出必要的教训。
有的人所以丢不掉急于求成的思想,从认识上说,主要是相信他那个“急”不但是可以有成,而且是可以速成的。他们觉得练基本功见效太慢了,不如他们那个“迎头赶上”的办法,一下子就可以达到“高、精、尖”。他们不懂得,人才成长的快慢,取决于所走的道路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练基本功,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一时看是慢,但是没有这个必要的“慢”,真正的快就快不起来。如果拒绝为练基本功付出时间和精力,即使一时有所成就,也往往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
有的人平时不那么重视基本功训练和实力的积蓄,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实战中出现机遇、运用战术或者临时“拚一拚”上。在工作或竞赛中,机遇是可贵的,但机遇毕竟带有很大偶然性。只有充分准备和有足够实力的人,才能真正善于抓住机遇,利用机遇。运用战术,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强大实力作基础,战术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个运动员到了运动场上,没有“拚一拚”的精神当然不行,但靠什么“拚”?没有真功夫能拚出名堂来吗?总之,机遇、战术、“拚一拚”,都不能没有实力作后盾。实力雄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实力是建筑在过硬的基本功基础之上的。
为了造就大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现在,很有必要把“苦练基本功”的口号重新叫响!很有必要提倡曾经蜚声世界排坛的大松博文精神,也就是以顽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大练基本功,苦练基本功,进而掌握高难技术的精神。
基本功看似容易,其实不然。基本功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一招一式要有合理的分寸和式样。这种规范性也就是科学性。对于基本功的掌握,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科学到科学,从生疏到熟练,决不是轻而易举的,非勤学苦练,下大功夫不可。
勤学苦练首先是勤。基本功要天天练。这在戏曲界叫“曲不离口”,武术界称“拳不离手”,绘画界有所谓“五日一山,十日一水”,都是讲练基本功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中外体育明星,也莫不是在坚持不懈的苦练基本功中创立功勋的。
舍得吃苦,自觉吃苦,是练好基本功的真谛。大松博文训练日本贝冢女排的一条重要哲学就是:要战胜世界冠军队,和他一样训练是不行的,必须要加倍苦练。他训练日本贝冢女排的艰苦程度和紧张气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悲壮”、“凄绝”,观众往往为之下泪。正是这种“大松博文精神”,使贝冢女排横扫世界排坛,获得世界冠军的桂冠。
中华自古多英才。在今天新的长征中,更应人才辈出。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就是重视人才的培养。
当前,现代化建设对于人才的急切呼唤,正在亿万人民群众,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激起强劲的回声。在党和国家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培育人才的春风化雨中,已有大批人才的新苗正在破土而出。欣逢盛世,我们不仅会出现大批各行各业的尖子、专家,还会造就更多的补天能手,经世奇才,科学泰斗,艺术大师,工艺巨匠,体育明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