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广东党组织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9
第5版()
专栏:党史研究资料

  广东党组织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活动
  蔡洛 刘林松
广东党组织和全国许多地方党组织一样,是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广东工人运动开展较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这里逐步传播开来。经过五四运动的锻炼,广州地区产生了以杨匏安、阮啸仙、刘尔崧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
1920年7月,同时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的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经上海回到广州。他们先后和杨匏安、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等取得联系,积极筹办一份以介绍新文化为目的的报纸。10月3日由梁冰弦、刘石心等负责编辑的《劳动者》出版。10月20日,谭平山、陈公博等筹划的《广东群报》出版。《广东群报》、《劳动者》在传播新文化,宣传社会主义,启发和提高广东工人阶级的觉醒,为建党作舆论准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建立后,不久,寄信给在广州的陈公博等着手建立组织。11、12月间,有两个俄国人米诺尔和别斯林到广州建立俄国通讯社,同时,他们受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委托,帮助广东建立共产党组织。他们由李大钊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北京已参加共产党小组的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又经黄凌霜介绍,到广州后即与广州的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梁冰弦等联系,决定成立共产党。这个组织共有9人,除米诺尔和别斯林外,其余7人都是无政府主义者。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由于观点和他们不一致,没有加入。这个党组织成立后,以《劳动者》为机关刊物,并在工人中开展工作。这期间,陈独秀接受陈炯明的邀请,到广东任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此事,陈独秀写信与李大钊等商议过,认为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在广州宣传新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思想,可以发展共产党的组织。陈独秀于12月底到达广州。到广州后,先后和米诺尔、别斯林以及区声白、梁冰弦、谭祖荫等联系,一起研究党的组织问题。1921年1月,当陈独秀把他起草的党纲交给小组讨论时,无政府主义者认为其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等条文,与他们的基本观点有矛盾,经过几次激烈争论,仍未能统一,无政府主义者便退出了党组织。陈独秀与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商议建立广东党组织的问题,他们都赞同陈独秀的主张。经过酝酿,改组了广东共产党组织。稍后,广东党组织正式称为中共广东支部。以谭平山为书记,陈公博负责组织工作,谭植棠负责宣传工作。党员有谭平山、陈公博(后被开除出党,成为汉奸)、谭植棠、刘尔崧等连同陈独秀、米诺尔、别斯林在内一共9人。
广东党组织改组后,直到1921年秋陈独秀离开广东之前,党组织是在陈独秀的领导和帮助下开展活动的。在1922年7月党的“二大”之前,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广东党组织把《广东群报》作为党的机关报。该报报道工人运动情况,宣传社会主义,介绍马克思、列宁的生平及俄国共产党的历史,内容生动活泼,深受革命青年欢迎。1921年1月,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社迁来广州,《新青年》针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者的非难和攻击,开展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和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2月13日,由沈玄庐主编的《劳动与妇女》创刊,向广大劳动群众和被压迫的妇女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使党组织的宣传阵地进一步扩大。
二、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参加者80多人,其中有广东公立法政专科学校法律系的学生,广东高等师范、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以及部分中等学校的学生,还有各个不同的政治小组和编辑小组的成员。阮啸仙、周其鉴、张善铭、黄学增等都是该会的主要成员。
三、培养革命干部。为了培养到基层从事宣传工作的骨干,广东党组织创办了“宣传员养成所”。该所由陈独秀从教育委员会中拨出经费,派陈公博为所长,谭植棠为教导主任,谭平山、谭天度、杨章甫等为教员。所址设在高第街素波巷内。与此同时,还举办“注音字母教导团”,训练中小学教师,利用这个阵地进行宣传。
1921年3月,党组织还举办俄语学校,主讲人是米诺尔及其夫人。这个学校以研究“俄罗斯”、“现代思潮”、“世界平民文学”为主要内容。
四、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广东党组织的成员经常到工人中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和演讲。在党组织推动下,从1920年底到1921年4月,广州新成立的工会就有31个。在工人运动中,他们特别注意机器工人、海员和铁路工人的工作。在广州举办了机器工人夜校,由谭平山任董事长,谭天度、黄裕谦分别为班主任。参加学习的有100多人。
五、重新建立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不久,由谭平山等发起在广州也建立了青年团组织。但当时的团组织“没有标明那种主义,也没有拟有具体的计划,团员宗旨也不能一致”,因此,到1921年3、4月间就停止了活动。10月,谭平山接到上海总团的通知后,于12月着手重新组织青年团工作,并派人到佛山、肇庆、汕头、琼州和广西的梧州、南宁等地组织分团。1922年3月14日在广州举行成立大会。团员共500多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以《青年周刊》为机关刊物。
1921年6、7月间,中共广东支部派陈公博和当时从上海来广州的包惠僧前往上海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后,中共广东支部吸收了阮啸仙、杨匏安、林伯渠、冯菊坡、王寒烬、罗绮园、周其鉴、黄裕谦、郭植生、梁复然、张善铭等入党。党中央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后,广东设立了分部,由谭平山兼任主任。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员举行大罢工,中共广东支部于2月9日公开发表了《敬告罢工海员》书。这时已吸收了谭天度、杨章甫等入党,广东支部发展到20多名党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