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贺兰县委领导成员深入群众 帮助困难社队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0
第2版()
专栏:

  贺兰县委领导成员深入群众
  帮助困难社队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
本报讯 记者顾建鹏、谷忠诚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委领导成员深入农村社队,同当地的干部、社员一起研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全县一批“老大难”社队初步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
1979年,贺兰县尚有19.8%的生产队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这些队债务累累,群众生活困难。群众对县委领导人不深入基层的领导作风提出批评,说他们没有把脚跟立到群众中。县委领导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去年秋后,除留少数常委在机关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余常委分头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就地回答和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县委书记郝廷藻、副书记徐天有来到全县穷得出了名的通义公社。这个公社1979年人均收入只有38元4角,口粮304斤,超支户占66%以上。干部、群众看他们没有官架子,愿意说知心话。有的干部说,通义公社穷就穷在吃“大锅饭”、“农民没有自主权”。有的放牧员说,过去你们只知道坐着小车转,回到县上就发号施令,哪能指挥到点子上!我们这里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很好,硬要我们种粮,群众哪有积极性!批评使县委领导成员很受教育。他们当即同社、队干部研究,将沿黄河的18个生产队的生产方针调整为“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建立健全了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同时,一些沟边、坡地,由生产队统一安排,划给社员种小宗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谁种谁有。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今年这个公社比上年粮食总产增长50.2%;油料增产8.5成;羊只和大家畜也分别增长了8.1%和15.5%。
贺兰县委领导成员每到一地,都要走访社员家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通过组织人员下乡调查摸底,及时下拨了24万元的经费,帮助困难户解决了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