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外币、“外快”和内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0
第3版()
专栏:杂谈

  外币、“外快”和内弊
  慕翔
前一段时间,国人曾对“友谊”一类商店那种尊崇外国人和鄙视中国人的现象,发出过一阵子怨言。有的东方血统的外国人,因受牵累,受了些窝囊气,便把这种现象说成是以面孔的颜色来划分人的高低贵贱。
其实,并不尽然。最近,有位同志走了几个城市,陪外宾每到一处,仍然备受冷板凳、冷眼和冷面之苦。开始,他不理解,经过观察、比较和多方请教,才略知一点内情,原来有些专门接待外国人的饭店和商店,对外国人也是分等级的。他们对有外汇而又肯多花钱的,视作上宾;否则,对不起,那就事事都得请你“耐心地等一等”。可见,除了面孔白,还得钱包大。
迹象又表明,光是钱包大,还不行。据一位财源堪称茂盛的美国朋友说,他在北京某大饭店住了一段时间了解到:因为高级客房经常供不应求,就是同样有钱的外国客人,其遭遇也是不相同的,好坏得看接待单位同饭店的关系如何。如果该单位平日对饭店人员“烧香拜佛”比较周到,那么,饭店对客人也就比较“热情”;否则,就是你有钱,有时也难免会买一肚子气受。
对这类现象,这位外国朋友可以说是观察得相当细致入微的。至此,我们不妨概括一下某些同志对外国人的态度了:外国人+白面孔+大钱包+内部的“关系学”+……。“+”号越多,外宾的身份越高,反之,少一个“+”号,就低一个等级。过去,有的同志以为,大凡是外国人,在国内就会大受优待,这显然是一种误会。
关系学,表现形式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实际上却总是同个人的物质利益相联系,而最后,往往又离不开一个“钱”字。因此,在面孔和钱包以外,再加上关系学,说穿了,无非是为了多给自己钱包里加点钱。不妨说,这是当前部分国人“向钱看”这种社会弊病在对外活动领域里的一种表现。
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活动中,想方设法多给客人以方便,同时多为国家收入一些外汇,这是完全应该的。但是,为了多收入点外币,特别是为了个人能多捞点“外快”,而让内部的弊病影响国家的荣誉,却是不能允许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