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几个政策性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0
第4版()
专栏: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几个政策性问题
  辽宁省本溪市文教办公室
在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有关政策性的问题。如经费、师资、招生、毕业生去向等等,涉及到财经、招生、招工等政策。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工作就很难进行下去。在本溪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初步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经费问题
我们与市财政部门协商,对厂矿、企事业办学所需经费,研究了四条变通解决办法:一、维修校舍可以从厂矿维修费里出;二、学校购置桌椅和办公用具可以从厂长基金里出;三、自筹资金新建校舍履行基本建设手续;四、学校正常经费从企业营业外项目开支。这样,厂矿、企事业办学的潜力就可以挖出来,一些困难也就容易解决了。如本钢发电厂办的两个技工班、两个职业中学班,共招收200名学生。教室、办公室是利用一个仓库改建的,暖气利用本厂余热,篮球架是利用废旧钢材焊接的。如果算造价,另建这样一个规模的学校需要六万多元。实际上,他们只花了3,500元,这笔帐是从今年的营业外项目支出的。
  师资来源
师资怎么解决?今年,我市从大学、中专毕业生中,分配了一些给职业中学、农业中学当教师,但数量不多,要他们立即教专业课也有困难。因此,从普通中学抽调了部分教师支援厂矿、企业办学,第一批抽调80名教师供各单位挑选。另外,企业也从本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中,抽调部分做专职或兼职教师;还从企事业内部和社会上招聘了一些。有些厂矿、企事业单位自办的职业中学,文化课教师一时解决不了,就由教育部门安排附近普通中学教师代课。教师的待遇,我们定了几条杠杠:一、抽调或招聘的教师,其待遇原则上不低于原岗位,评定技术职称和晋级不受影响;在没有进行教师评级和套改以前,原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变通办法,给教师以适当的经济补贴。二、对兼课的教师一定要给讲课费。三、从农村和社会闲散人员中招聘的教师,暂按临时工对待,试用一年后,可根据实际水平转正定级;不适宜当教师者,退回原单位。这样做,初步解决了师资问题。
  招生问题
办职业学校,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如何招生?开始,我们有几个框子。一个是分数的框子。职业中学招生,原来我们想卡一个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可是,征求意见时有人说,这样会使一些学校“吃不饱”,影响各单位办学的积极性。后来,我们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但不搞统一的录取分数线,不搞“一刀切”。各单位从实际出发,可根据自己的办学能力,能够招收多少学生就招收多少。另一个是招生对象的框子。原来我们考虑,职业中学、农业中学只从初中毕业生中招,但各单位有意见。他们说,有许多九、十年级毕业生还闲散在社会上,为什么不可以把他们也组织起来学习文化、技术,提高这些劳动后备力量的素质呢?我们感到,这个意见有道理,也有利于安定团结。于是规定,职业中学、农业中学的招生对象可以灵活一些,厂矿、企事业和农村人民公社自办的职业中学、农业中学,应尽量多招收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招收应届九、十年级毕业生。当然,今后职业学校招生还是要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以减少重复教育。再一个是学制的框子。由于各单位、各部门用人缓急不同,要求培养的标准也不同。因此,对学制不能强求一律。根据以上考虑,我们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办的职业中学、农业中学,学制可以根据用人计划和具体培养目标确定,一年、二年、三年都可以。
  毕业分配
办学初期,人们最关心的是毕业分配问题,怕职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一点着落都没有,要求市里表态,有个明确规定。我们与市经委、计委、教育局、劳动局等有关部门反复研究,认为办职业中学、农业中学,要搞“定向教育”,不能搞“盲目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但不要再搞“铁饭碗”,还是择优录用好。这样,既有利于克服不正之风,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市里决定调整招工制度,逐步将职业中学、农业中学纳入市计委、劳动局和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计划;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根据自己的用人计划办学,办学要经主管局、主管部门和市里批准。市里今后招工,如职业中学有毕业生,要首先从这些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并尽量考虑专业对口。对被录用者,可视其掌握文化和技术的实际水平,免除或缩短学徒期。暂时未被录用的毕业生,可凭毕业文凭和技术考核证书由劳动部门介绍就业,也可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
上述几个政策问题的解决,调动了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现在,全市办起职业中学61所,招收学生8,327人;办起农业中学25所,招收学生1,320人,初步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不合理状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