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新中国农业建设的前驱——记全部机械化的高里区国营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21
第2版()
专栏:

  新中国农业建设的前驱
——记全部机械化的高里区国营农场
本报记者 张连德
宁河县六区、京山(北宁)铁路芦台车站西北二十八里的地方,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长着一片绿油油的水稻和青葱的棉苗。电力扬水场吞吐着蓟运河的水,人们在紧张的工作着。完成了耕种任务的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农具,整齐的停放在农具房里。这就是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渤海区农垦管理局所属的高里区国营农场。她象征着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灿烂远景。
高里区农场,原为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占时代所建立。日寇低价强买大艇庄等十八村的土地,四周围以圈埝(长五十四华里),共有土地五万二千九百余亩,除水渠、道路、房屋地基占地外,可耕地面积达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六亩。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场内设备大部被毁;解放战争期间,场内机械扬水设备,又遭到蒋匪军的彻底破坏,田地大部荒芜。京津解放后,前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津沽区农垦管理局接管经营,定名为高里区农场。一九五○年,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决定改称现名,并于二月华北国营农场场长会议上,决定以该场为华北区重点示范农场,修复水利设备,全部实行机耕。配备苏联最新式的五十二马力斯特兹和阿特兹型拖拉机共十四部及原有的十二马力的福特型和麦斯型拖拉机共十二部;其他农具如各式播种机、中耕机、耙等共一百多部;还有联合收割机三部,其中一部是自动联合收割机(康拜因)。在耕作上常用的农具,已经大致齐全,并还在继续添置。该场原有的三个电力扬水场,修复了两个(第三场因利用排泄碱水没有恢复),总供水量为六点二秒立方公尺。就目前华北区的农场来说,高里区农场,可说是一个设备最完善的国营机械农场了。
但是,这一个电力灌溉,拖拉机耕作,全部机械化的国营农场的重建工作,是曾经过了一段艰难困苦的过程的。一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野草横生,道路莫辨,所有房舍都成了断瓦颓垣。去年六月间,入场进行兴建工作的人员,都是住在帐棚、席棚里面。八月上旬,阴雨连绵,四处是水,帐棚被风雨吹打倒了十分之七八。那时黑夜不能睡觉,白天没有柴火做饭,大水围了场子,对外交通隔绝,供应特别困难。这是该场建场以来的最艰苦的一个阶段。但是,全体职工和在场种地的农民,在场长领导下,及时抢堵决口,排除积水,仍然保住了水田四千六百亩,旱田一万五千亩的收获。
在短短一年内,农场已基本上恢复了旧观,并且还有了许多新的建树。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蓟运河灌溉工程处三十三个工作人员,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奋斗,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工程由自己设计,机电器材由自己制造,终于在今年四月底全部完成了灌溉工程(于同一时期内,还恢复与新建了芦台电化水利站的一、二、三、六、八等号扬水工程),并于五月一日试水成功。使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荒废四年多的四万多亩耕地,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场内房屋的建筑和桥梁、道路、水渠的修整工作,也已经大部完成。在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不足一年,经济条件还比较困难的条件下,能够做出这样伟大的成绩,实在是不容易的。苏联农业专家鲁森科,在七月十六日高里区国营农场建场和蓟运河灌溉工程放水典礼上说:“在世界上,只有苏联和中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才能有如此雄伟的力量!”
在建场一年来的成绩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改造了在天津收容的乞丐、流浪汉等编成的劳动大队。劳动队员的成份比较复杂:有流亡地主、职业乞丐、小偷、失业工人等。因为都是过惯了流浪生活,沾染了浓厚的轻视劳动和懒惰的旧社会恶习,他们开始来到农场的时候,都存在着混饭吃的思想,在工作中敷衍偷懒。但是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后,他们不但在思想上提高了一步,初步建立了劳动观点;就是在体力上也大大的增强了。现在有的队员已能扛二百斤到三百斤,已经成了农场劳动的生力军。劳动模范王宝田,在植树时挖二尺见方、三尺深的树坑时,创造了八小时挖坑九十四个的纪录。十八岁的李文昆,在天津要过饭,因为对收容所不了解,怕像国民党一样抓去当兵,就报了“钱福林”的假名字;到农场后,经过教育,才又改成真名。去年冬季学习,他考了优等,今年一月光荣地被接受入青年团。经验证明:思想教育和劳动锻炼,可以改造任何人。
高里区农场的组织,已按照今年华北区国营农场场长会议的决定加以改编。取消了过去的课、股等机关化的组织,成立了以耕作队为中心的新的组织机构。全场共有职工二百五十七人,编成耕作队四个,农工队、修理队、供应队各一,还有林艺组、水电组、合营组等三个组;实行专责制,在场长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这样的组织机构,确实比以前科学的多,工作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为了照顾曾在场内垦荒的农民,在农场南北两部划出了总面积一万三千余亩的两个合营区,并用贷放肥料、种籽、以及拖拉机代耕、水利灌溉等方法,扶助这些农民生产。根据苏联的经验,将国营区划分为六个区,采取以水稻为主,棉花、牧草为辅的六年轮作制:每年三个区种水稻,二个区种牧草,一个区种棉花;在每一个区内,三年种水稻,二年种牧草,一年种棉花,轮流种植,周而复始。这样的办法,在苏联的经验中证明能够提高地力,增加产量。虽然少种了两年稻子或棉花,但收获量要比不种牧草连种稻子时还要多,而且牧草还可以使农场开展牧畜事业。在耕作方法上,采取了深耕密植的办法,现在的事实证明,凡依据苏联的经验深耕七寸的稻田,都苗壮草少。在水稻播种上,采取了旱直播法(即旱地播种,苗出来后再灌水)。因为利用机械耕播,既不能采取插秧的办法,也不适于水中点种的办法。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现在稻苗正在成长。因在技术上还不够熟练,稻苗不够齐整,但是基本上是成功的,打破了若干年来的旧传统,给今后机械化种稻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从废墟荒原上重建起来的高里区农场,一年来已获得了伟大的成绩,已经给新中国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