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一年来的美国对苏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3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一年来的美国对苏关系
肖西
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把它同美国的争夺从“边缘地区”带到了“要害地带”。以这个事件为转机,一年来美苏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如果说,70年代被称作“缓和”的“蜜月时期”的话,那么,80年代一开头,这种“蜜月时期”已为美苏激烈抗衡所取代。西方人士认为,美苏关系“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用卡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说法,两国关系“正处于一个强化的紧张阶段”。
事实证明,这种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的:经过将近7年讨价还价才达成协议的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还没有来得及批准,就变成了一张废纸。美苏之间这笔最大的交易告吹,其他问题就更难达成协议。例如今年10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美苏关于限制欧洲中程核武器的初步会谈,以毫无进展而告结束。与此同时,卡特政府宣布今后连续几年增加军费。
作为70年代东西方“缓和”、“合作”最得意的成果——欧安会,已经陷入了危机。同5年前赫尔辛基欧安会首次会议相比,今年在马德里举行的欧安会续会开得冷冷清清,难以为继。
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禁止输出超购谷物,停止出售尖端技术和其他战略性项目,严格限制在美国水域内捕鱼,推迟执行两国互设新领事馆和其他文化、经济交流计划等,使苏联受到严重打击。
两国外交关系降到了最低水平。今年以来,除了两国外长举行了两次毫无成果的会晤之外,再没有举行更高一级的会晤。
美苏之间这种冷冰冰的关系是60年代以来所少见的。这并非出于偶然。因为,苏联霸权主义的扩张政策已经把美国逼到了墙角。卡特总统认为苏联的扩张是“更带根本性的挑战”,不得不采取对策。因而其对苏政策的指导思想已经从过去强调谋求“缓和”、“裁军”、“合作”转变到强调竞争、争夺和对抗。当选总统里根的外交顾问艾伦最近也说美苏“竞争是实际存在的,而且不会消失”。
从这种新的立场出发,针对苏联的全球战略,美国在国防和外交政策上作了一些调整。
第一,改变了过去对“区域性冲突”避免军事卷入的态度,提出了用武力保卫波斯湾、遏阻苏联南下的“卡特主义”。宣布西欧、远东以及中东、波斯湾和西亚为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中心战略区”,“对于其中任何一个地区的威胁,将影响其他两个地区的利益”。为此,美国政府作了一系列相应的军事部署,对于苏联挑起的局部冲突从消极回避转变为积极应战。
第二,重新修订防务政策,力图扭转美国军事力量对比不断下降的趋势。长期以来,美国错误地以为只要美国同苏联保持“战略均势”,就能确保安全。阿富汗事件之后,美国当权者痛感实力下降的危险,决定增加军费,加速研制和部署新的核武器系统,推动欧洲战区核武器现代化,并提出了新的名为“抵销战略”的核战略,争取改变在军事战略上的被动态势。
第三,美国从过去带头同苏联搞缓和转为推动盟国共同抗苏。美国领导人日益感到,要对付苏联的全球扩张,单凭美国一国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在改变对苏政策的同时,也积极调整了同盟国的关系,加强联盟内的平等协商,减少盟国对美国的不信任感。在美国倡导下,西方国家共同筹划了对付苏联的“战略分工”。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美国一再宣称要同它们“建立较健全和较良好的关系”,“扩大友好范围”,并向某些处于苏联威胁第一线的国家提供军事、经济援助,以增强它们抵御苏联的能力。
这些调整表明,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不是局部性的或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变化。
回顾70年代当苏联利用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和战后的“新孤立主义”而在全世界大肆扩张的时候,美国却一厢情愿地想用妥协让步来使苏联有所收敛。但是阿富汗的炮声终于使美国的一些决策者看到:委曲求全不能换来苏联的克制;姑息迁就只能助长对方的得寸进尺。7年“缓和”的结果是西方的地盘一块块丧失,美国的地位一天天衰落。特别是苏联对西方石油生命线的严重威胁,更使美国深感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美国人要求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态度,对苏联的挑战作出坚决的回答。卡特总统虽然顺应潮流采取了一系列对抗苏联的措施,但是不少人认为他还不够强硬有力,加之他过去在对苏政策上的软弱和摇摆不定,使他失去了一部分选民的支持。结果,以对苏强硬派著称、并在大选中打出了“加强军力,对抗苏联”旗号的里根当选了美国总统。
由此看来,美国对苏政策的转变不是某个当权人物的一厢情愿,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美国国内有着广泛的基础和深刻的原因。
当然,应当看到,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是对苏联霸权主义扩张的一种反弹力,它基本上还是属于防守性质,居于守势。它的强硬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这首先是由于美国的实力日趋衰落,国内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使它在对抗苏联方面不得不受到一定的牵制。其次,美国国内还存在着绥靖思潮,对于抗苏斗争会随时起干扰作用。同时,也要估计到苏联还会施展种种手段,企图诱使美国“回到缓和道路上来”。尽管由于种种因素,美苏关系今后还不可能一成不变,但经过“阿富汗冲击”之后,两国关系要回到“缓和”的“蜜月时代”,恐怕是不大可能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