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西行剪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3
第8版()
专栏:

西行剪影
铁道兵某部 吕希杉
一场席卷大地的暴风雨过后,我们乘坐的“北京——西宁”65次快车,呼啸着驶进宝鸡车站。列车刚刚停稳,车站上的广播响了:“旅客同志们请注意,前面线路临时发生故障,西去车辆暂停运行……”
仅仅两天时间,南来北往的旅客扶老携幼,拉家带口,一齐云集到宝鸡。车站广场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再透过检票口铁格子门远远望去,站台、货场上堆积着小山包似的水泥、钢材和战备物资……
正在愁得心焦时,突然,从人缝里挤进来一位同志,他气喘吁吁地说:“大家别着急,别着急,有办法了。铁道兵开上去了!”
呵,面对此情此景,几年前我采访过铁道兵部队的桩桩往事,仿佛又闪现在眼前……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遇到水害,京广铁路中断,铁道兵部队星夜奔赴现场,提前15天抢通了线路。1976年,唐山发生地震,京山铁路遭到严重破坏,又是铁道兵一马当先,开路夺隘,把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灾区。今天,当旅途遇到危难的时刻,他们又出现了……
消息刚传开,喜讯就接着临门。隔天后,车站象发布号外一样,贴出一张张安民告示,碗大的字写得又工整又醒目:
“西去铁路已经抢通,定于明天8点,宝鸡至兰州第一列客车准时出发。”霎时间,车站广场沸腾了!候车室里沸腾了!……
次日,列车行驶了三个多小时后,要通过抢修地段了。这时,旅客们一下子拥向两边的窗口,好奇的要看个究竟。列车的速度越来越慢下来,当我费劲地挤到窗口跟前,伸头向外看去——只见战士们满身泥浆,手握工具,站在路基旁边,一个个弓着腰,睁大眼睛直盯着滚动的车轮。雨水从身上往下流,不理睬;汗珠顺着脸颊滚下来,不去擦;他们的脚步,紧紧地随着车轮向前移动着。看得出,只要列车稍有一点颠簸,或路基出现点下沉,每个人的眉头就立即皱成疙瘩,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连那跳动着的心声,仿佛都能听得见呢!
突然,从前节车厢传来一阵阵喊声:“铁道兵同志,感谢你们啊!”“铁道兵同志,你们辛苦了!”随着喊声,只见旅客们把一个个大红大红的苹果,把一包包奶糖从窗口向车下纷纷扔去。坐在我身边的大嫂,从篮子里抓过几个鸡蛋,急忙塞到我手里,说:“快递给他们吧!”我连连点头,向车下一边招呼,一边伸长胳膊,小心翼翼地送到了战士手中。当我转过身来,见大嫂搂着孩子的头,发愣地瞅着雨水哗哗地淋着的战士,泪珠扑簌簌地朝下滚……
眨眼间,列车开到刚刚抢修好的大桥上。车轮咣当咣当地发出均匀的响声。旅客们心头就象掠过阵阵春风,都盼望着早点越过坎坷,飞上坦途。猛然,车厢重重的颠簸了一下,列车马上刹住,人们刚刚平静下来的一颗心,这会儿又怦怦地跳动起来,一个个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接着,列车广播室发出紧急通知,让已经开过大桥前八节车厢上的旅客下车,然后把停在桥上几节车厢的人们转移过去,于是,我领着大嫂小孩一起下了车。
来到桥头一看,战士们正在浊浪翻滚的河水中扛运木头,绑扎木笼。一位40开外的干部,站在桥墩跟前的木笼架上,指挥着十几个战士往钢梁底下垫枕木。原来,刚才三号墩的木笼架最上面一层被压断了,钢梁的一头悬空着,如果不立即加固,行车就会发生危险。天不随人愿,雨越下越大,河水也不断地上涨。战士们扛木头,钉木笼,紧张操作着。那位干部浑身水湿地站在木架上,不停地帮战士传递木头。不料,一股恶浪劈头盖脑地把他打落水中,几个战士“扑通”跳了下去,急忙把那干部扶起……
半个时辰过后,三号墩左右两侧立起了两座木墩子,被四条钢丝绳紧紧拽着。这时,老营长站在高处向河岸上举小旗的军人一挥手,那军人转过身,朝火车司机摆动了几下小旗,只听一声汽笛吼叫着,列车便缓缓地开动了。
“呜——”,一声汽笛长鸣,列车通过了抢修地段,风驰电掣般地向西飞奔。根根电杆向车后倾斜,排排杨柳从窗前闪过。一曲热情高亢的赞歌,在我心中陡然响起:“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