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高如轩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新品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4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高如轩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新品种
10月金秋,安徽省阜阳县彭庄大队农科队试验田里传出了喜讯:大墩栽培的复壮“胜利百号”红芋亩产高达一万斤,有一个红芋净重38.5斤。这个品种的创造者是大队农科主任、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高如轩。十多年来,他在农村埋头搞科研,以顽强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四个小麦、三个红芋、两个大豆和一个油菜新品种。
小高从小就对作物种植有很大的兴趣,高中毕业后,爱上了农业科研工作。他从引进的数十个小麦品种中,精心进行着选优淘劣。经过八年努力,选育成功一个矮秆抗逆力强、穗大粒多的小麦新品种“彭庄一号”。1976年试验田种植,亩产达一千三百多斤,大田亩产八百多斤。1977年被地区和省有关部门鉴定为小麦良种之一,现已在全县推广。
几年来,高如轩还进行了杂交育良种试验,在用“西红川”小麦作母本,以“丰产三号”、“矮秆早”和“蚰包”小麦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组合试验,每天从早到晚,一连六、七个小时蹲在麦棵里观察扬花、授粉、整穗套袋。有一天突然下起雨来,他为了用透明纸把授粉的麦穗套好,全身衣服淋得透湿。一连几天的阴雨,试验田里的麦子倒伏了,小高心急如焚,天稍一放晴,他就趟着水来到试验田里,用手慢慢摇落麦棵上的雨珠,细心地一墩墩扶起。七年过去了,这组杂交组合获得了成功,培育出“彭庄二号”新品种。
红芋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胜利百号”红芋的退化,给小高提出一个新课题,他决心培育红芋新品种。经过三年反复试验,终于用建立墩行圃、墩系圃的办法提纯复壮,使它恢复了原性状,产量也比退化品种增加30%多。
高如轩试种“多穗红玉米”成功后,1978年9月,他应中国农业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邀请,参加了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多穗红玉米”试种经验交流会,他的试种成果被大会列为第四名。
种子的改良,有力地促进了彭庄大队粮食生产的发展,大队现已实现各种作物良种化,每年还向国家提供各种良种10万多斤。
刘凤贺 李沣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