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西方记者报道 苏联侵阿一年来深陷泥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4
第6版()
专栏:

西方记者报道
苏联侵阿一年来深陷泥潭
本报讯 在苏联侵占阿富汗一周年前夕,一些西方通讯社和报纸纷纷评述苏联在阿富汗深陷泥潭的困难处境。
路透社记者格兰维尔·瓦茨22日从新德里报道说,一年来,俄国人在阿富汗“至少已伤亡6,000人”。苏联侵略军为了消灭抵抗力量,“在战术上所作的各种变化”,对于阿富汗自由战士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作用”。
报道说,尽管“俄国人说什么局势在恢复正常”,但是喀布尔电台和报纸却不断报道同游击队冲突的消息。卡尔迈勒政权上个月还宣布“在喀布尔周围的四个省正在进行军事演习”。报道指出,在这些对游击队的“清剿”活动中,有“数目众多的苏联武装直升飞机和地面部队参加”。
报道说,“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种打了就跑的战斗,游击队在公路上埋设地雷,袭击车队,狙击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据在阿富汗采访过游击队活动的记者说,“游击队几乎全部是用轻武器装备起来的,这些轻武器是从苏联军队或阿富汗武装部队手中缴获的,或者是由投诚过来的阿富汗士兵带给他们的。”
报道说,阿富汗政府军由于大量逃跑,“已从8万人减少到大约3万人”,为了维持卡尔迈勒政权,“苏联人不得不在阿富汗保持大约8.5万人的驻军。”“据临时到德里来的驻喀布尔的外交官说,要是没有苏联驻军,卡尔迈勒政权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
报道列举显然大大缩小了的官方数字指出,“在经济上,阿富汗几乎全部依赖苏联。喀布尔电台说,从1980年至1984年,苏联每年将给阿富汗1,5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并且给5 .76亿美元的“资金”。这当然不包括不能公开的军事“援助”。而苏联却从阿富汗掠走了大量的天然气。阿富汗这“一大出口的数字是不得而知的”。
谈到卡尔迈勒政权的内讧时,报道说“喀布尔经常传出(旗帜派和人民派)两派成员相互残杀的消息”,“今年8月,卡尔迈勒把他的劲敌、人民派的前副总理阿萨杜拉·萨尔瓦里派到蒙古任大使,就突出说明了这一点”。
报道说,苏联已“陷在对付阿富汗游击队的历时一年之久的战争中”。
合众国际社22日从莫斯科发出的消息也指出,“第二个严冬正在袭击着远离家乡的俄国士兵,看来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后,这个国家已陷入了困境”。
“研究克里姆林宫问题的西方观察家说,对苏联在阿富汗的立场最恰当的描述是,困难重重,无法脱身。不管苏联报纸作多少美好的估计,都改变不了这种局面。”
“情况一再证明,克里姆林宫关于有限入侵阿富汗的设想是错误的。”
报道说,“毫无疑问,入侵的代价对苏联人来说是高昂的。”“入侵阿富汗的部队有坦克、直升飞机和战斗机驾驶员。这些军火肯定要花数以十亿计的美元。支持喀布尔政权的经济,还要花额外的钱,这些钱还未计算在内。”
“克里姆林宫还损失了许多人员,而一年来对此一直严守秘密。苏联的报纸不登载有关阵亡士兵的通告。来自阿富汗的据认为是可靠的消息说,俄国的司令员们把阵亡的士兵葬在外国,而不运回国内,以避免引起人们对死亡名单越来越长的注意。”
报道说,“在入侵阿富汗后,苏联在世界上的影响削弱了。阿富汗问题似乎没有解决办法。”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2日的一篇文章指出,苏联入侵阿富汗,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致使它越来越陷入孤立的困境。文章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苏美准备签署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现在已成为泡影了”;由于美国对苏联粮食禁运,加上苏联今年歉收,使苏联在粮食方面“感到困难”;苏联的入侵行动使第三世界的一大部分国家、尤其是穆斯林国家的政府和公众“对苏联疏远了”。该报还指出,苏联侵阿,推行南下战略,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促使美国采取行动“加强它在波斯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战备和作战能力”。(附图片)
阿富汗游击队誓为祖国独立而战斗 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