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政策深得人心治穷充满信心——豫东农村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7
第2版()
专栏:河南通讯

政策深得人心治穷充满信心
——豫东农村散记
深受极左危害、人民生活贫困的豫东农村,今年变化之大令人惊喜!记者曾访问了开封、杞县、兰考、商丘、永城等县,随便到农民家里看看,主人都是喜笑颜开地说:“多少年屋里也没这多粮呀!”农民开心的样子使人感到,豫东大地象是由寒冬到了春天。今年大部地区社员分配可比去年提高30%以上。兰考县去年人均分配49元,今年预计可达70元。商丘地区和兰考情况差不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干活不再“大呼隆”,农民的积极性起来了;生产队有了自主权,可以因地种植,减少了强迫命令和瞎指挥,自然优势得到发挥了。农村干部打比喻说:“吃大锅饭农民没有积极性,好象汽车马达失灵,靠各级干部来推,怎么能行?现在这么办,群众起劲了,象开动了马达,不推自己跑了”。
农民欢迎 领导支持
这里不少地、县、社的领导同志,过去吃够了极左的苦头,如今总结了历史的教训,思想比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了。经过一段调查研究,他们看到生产责任制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使豫东摆脱贫困发展生产的好办法,就打破框框支持群众。豫东各县约有70%的生产队试行了包工、包产、联产计酬的责任制。一般多是把不用动磙子碾打的作物,如花生、棉花、玉米、红薯等包给社员,小麦丰产方则集中经营,也有包给社员管理的。很穷的队也有把土地分包给社员的,但比例不大。
这些办法农民欢迎,领导支持,上下想到一起了。这样一来,生产立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劳动效率提高了。过去是“上工敲破钟,到地磨洋工”,满打满算,一天不过干五个小时的活;现在是起早贪黑地干,两头不见太阳,一天顶过去两三天。庄稼做的细发了,过去锄地,是溜着地皮划搭;现在是深锄细刮,弱苗扶、缺苗补,农民打趣地说:“今年可是草的灾年”!虞城有个老汉,提个水罐,跑半里地去补栽两棵红薯苗。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兰考县的同志讲,过去种地不到边,地头、四角都空着;现在是到了边又过了边。各县都有些多年不种的沙荒、盐碱地,今年种得满满的。民权县利用的荒地达十来万亩。
传统优势得到发挥
广阔的豫东平原,有多次黄河改道留下大片沙区。商丘地区沙地就占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农民和黄沙作斗争的办法就是广栽树木,多种花生。花生不但经济价值高,它还象大豆一样有根瘤菌能养地,花生秧又是牲畜的好饲料,所以农民说,种了花生“人壮、地壮、牲口壮”。开封县在五十年代中期最多时年产花生四千多万斤,但以后单一强调粮食,花生被挤得几乎绝了种。近两年要恢复花生,有些县还得从南方买种子。今年自主权多了,可以因地种植,种花生普遍实行包工包产,农民的积极性很高,种籽不够自己买,缺少肥料自己备,种的又多又好。公社的同志讲,往年种花生,干部一个劲讲要密植,一亩不过给你种上两千窝,今年包了产,无需干部讲,每亩种的都不下三千窝。
在兰考和民权县,有些路旁、河边、沟帮沿和果树园里,到处都见缝插针种上了花生。商丘地区由去年的二十万亩增加到六十万亩,可是实际种的可能有七八十万亩,因为有不少荒地也种上了。商丘地区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虽然减少近百万亩,但由于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产,总产仍比去年有所增加。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增产最突出,花生增产四倍,棉花增产2 .7倍,单这两项产值就增加一亿多元。此外还有大豆、芝麻、油菜等作物,产量都是成倍增加。
充满信心 改变面貌
豫东有一些贫困的生产队,长期以来集体空,社员穷。农民对搞好生产失去了信心,有的出外跑荒谋生,土地越丢越荒。这样越穷越跑,越跑越穷,形成了恶性循环。现在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了。
兰考县城关公社在铁路以南有八十多个生产队,就是这一类穷而又穷的地方。社员常出外逃荒要饭,成了有名的“要饭窝”。过去国家没少给救济粮款,总摆脱不了“穷”。从去年开始,这些穷队用包工包产的办法,一下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没想到一年就翻了身。记者同年青的公社书记张中周到这里的古寨村访问。社员们正聚在街心树荫下吃早饭。往年缺粮少米,如今都拿着白面馍吃,人们又说又笑,喜气洋洋。村里驴驹子跑,羊羔子叫,一片生气。
记者问起村里的情况,一个中年汉子笑咪咪地说,“不用俺说了,你就看这吧!”只见他一手抓着四个白面卷子,一手端着半碗蒜汁说:“要是前几年,我就是拿上一个馍,孩子巴眨眼望着,我也吃不下去。”这个村子一百二十多户,去年收入多,一下就新添了二十多辆自行车,娶了十六个媳妇,村里的喜事说不完。
农民要好好搞生产了,耕畜不足是个大问题。商丘地区,五十年代中期有耕畜六十五万头,下降到四十万头。再加骡马等强壮耕畜少,畜力实际少了一半。去年,社员们增加了收入,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就纷纷张罗着买牲口。子房生产队,四十多户只有七头牲畜,今年一下发展到三十六头,除了没有劳力的五保户,差不多家家都有了耕畜。大家商议的办法是将原有七头牲口折价分给社员,分得牲口的就给别人补钱,没分到的添钱再买。起初,上边来的领导人听说子房生产队包产以后把牲畜分了,批评他们这样作损害了集体经济。公社书记张中周回答说:“你说,是要原来的七头牲口,还是要三十六头?哪样对生产有利?”一年之内,全公社集体和社员个人就增加了九百多头牲畜。据商丘地区近三百个生产队计算,今年增加大牲畜30%以上。
穷了多年的豫东,当前一般多是单就农业实行包工包产,这种联产责任制的形式还是比较初级的,但显然是有效的。随着生产的发展,责任制的形式也会随之发展的。实践出真知。豫东的干部群众正在总结经验,乘胜前进,他们对改变豫东贫困面貌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林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