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这里的团组织粘住了青年的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7
第3版()
专栏:

这里的团组织粘住了青年的心
山东省栖霞县蛇窝泊公社西凰跳大队,现有青年一百零八名。早先,这些青年人有相当一部分不爱跟庄稼打交道,不是挖门子“飞”,就是寻法子闹……,气得群众叫他们“刺儿鬼”,干部说他们“难领导”。然而,近几年来,青年们不“飞”不闹了,一个个在为改变家乡旧貌而奋斗。为啥会发生这样可喜的变化?“是团支部把青年们的心给粘住了!”这个被授予“山东省先进团支部”光荣称号的基层团组织,是怎样粘住了青年们的心呢?
前些年,大队团支部老把青年中偷瓜摸枣、扒房掏雀等群众头疼的事,统统归咎于“四人帮”的流毒,而不作认真的分析,寻找自己工作上的问题。现在,团干部们从自己的工作上找问题了。他们看到青年兴趣广泛,精力旺盛,于是针对山村理发难、做衣难、家具及农具坏了维修难的情况,引导青年先后办起了义务理发组、修理组、缝纫组,利用午间或晚饭后的工余时间主动为群众理发、修家具、做衣服。这样,青年们很快由原来的“满村嫌”变成了“人人喜”。
在西凰跳,每年都有一批中学生毕业回村务农。这些人也想让自己学过的知识在生产中发挥一下作用,但因学习的知识少,干啥都是“半瓶醋”,所以思想比较消沉。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团支部的同志想:建设新农村需要技术人材,但毕业生功夫不到家这又是个矛盾。能不能办个科技夜校帮助他们掌握农科知识?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他们聘请大队技术员、农机手和学校的教师做教员,很快办起了有农技、园艺、机电等专业的青年科技夜校,让毕业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选学一门。通过学习,毕业生们有的成了熟练的机手,有的是果树修剪能手……全村的技术队伍很快由原来的十几人扩大到五十多人。去年,由于以毕业生为骨干的农科队提供了大幅度增产的经验,大队的花生亩产量在全社夺了头名。青年们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感到农村有奔头了,心情也愉快了。
西凰跳大队团支部认为,办好文体活动阵地,充实和丰富青年的精神生活,是鼓励他们安心务农的必要条件。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筹集经费,办了四件事:一是办起了藏书上千册的图书室;二是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三是开辟了篮球场,组织了体育队;四是购置了一台彩色电视机。有了这些阵地,青年们的生活不再象往日那样单调了。劳动之余,有的排演文艺节目,有的上图书室看书,有的参加球场夺魁,还有的欣赏电视节目……青年们有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农村也就安心了。
林学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