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维吾尔族的优秀歌剧——《艾里甫——赛乃姆》观后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7
第8版()
专栏:剧评

维吾尔族的优秀歌剧
——《艾里甫——赛乃姆》观后感
周而复
在我们祖国将要辞旧迎新的时候,新疆歌剧团给首都观众送来了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歌剧《艾里甫——赛乃姆》。
《艾里甫——赛乃姆》原是流传在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的抒情长诗。从长诗到民间弹唱,直到搬上舞台,以歌剧形式和广大观众见面,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流传的各种版本,内容颇不一致。这个歌剧本子是艾利艾则孜同志在历次演出本的基础上改编的,深受维吾尔族和兄弟民族的欢迎。
歌剧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16世纪,某一个汗国(在新疆莎车一带)国王和宰相艾山打猎归来,指腹为婚,立下誓约。王后生下了公主赛乃姆,宰相艾山的夫人生了男孩叫艾里甫。长大以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互亲互爱,相许终身。艾山逝世,奸人夏瓦孜继任宰相,制造冤案,陷害艾里甫,欲以其子娶公主为妻,进而篡夺权位。国王听信谗言,艾里甫被流放,在异乡辗转流离。赛乃姆因此得病不起。3年后,艾里甫得至友帮助,乔装为奴,进入王宫,修建花园,与赛乃姆相会。宫廷学馆老师揭露奸相阴谋,出示婚约,面告国王,协助艾里甫与赛乃姆团圆。
这是一出歌颂忠贞不渝爱情的歌剧,不少场面精彩动人。当赛乃姆在古堡角楼上遥望着带了木枷的艾里甫离去流放时,通过凄楚悲凉的曲调,感人肺腑地描绘了情人生离,肠断天涯的情景,真是催人泪下。赛乃姆在王宫卧病不起的那一场戏,也是感人至深的。真如李煜所吟咏的那样:“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赛乃姆日夜思念情人,病情不断加重。当她的乳母阿克琪阿娜给她送来了美丽的花朵,带来了意外的喜讯:艾里甫逃回来了,她激动得昏了过去。这些抒情性和戏剧性完美结合的场面,感染了观众,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导演为了烘托不同场景的气氛,安排了宫女和集市群众伴唱伴舞,加强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艾里甫——赛乃姆》一剧在歌剧民族化艺术实践方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它汲取了民族民间历史传说故事,运用了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十二木卡姆”曲调,基本保持原作精神,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注意民族风俗和语言特征,这是难能可贵的。如果在人物刻画、剧情发展和歌词方面进一步加工和修改,曲调和音乐随着剧情发展有更多的变化,效果可能更好,成就也会更高。(附图片)
艾里甫(右)与赛乃姆幸福地重逢。
本报记者 蒋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