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忆姚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29
第5版()
专栏:革命回忆录

忆姚溱
刘晓林 默涵
最近公审林江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出: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指使、煽动下,中共中央宣传部九名副部长分别被诬陷为“叛徒”、“特务”、
“国民党分子”。姚溱同志是上述被诬陷者之一。
1966年夏天,在那乌云翻滚的日子里,姚溱同志先是被勒令“停职反省”,接着被拉出批斗。在一次批斗会上,作恶多端的康生竟然指使他的亲信,诬陷姚溱同志对他“盯梢”,是彭真同志派遣的“坐探”、“高级特务”,要把姚溱同志置于死地。在重重政治诬陷和迫害下,姚溱同志正当45岁的盛年,竟被迫害逝世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愤怒地控诉林彪、江青、康生对他的诬陷,向党申明:他对党是忠诚的,他在政治历史上是没有问题的。
林彪、江青、康生一伙,如此仇恨姚溱同志不是偶然的。早在1959年前后,林彪打着“高举”的幌子,大搞政治投机,抛出一套所谓“活学活用”、“立竿见影”、“走捷径”的符咒,肆意割裂、歪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庸俗化。
姚溱同志和原中宣部的几位负责同志一起,反对这股歪风。1961年3月给中央写了报告,强调要正确引导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防止简单化、庸俗化和实用主义的倾向。中央同意并转发了这个报告,在贯彻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林彪一伙为此对原中宣部包括姚溱同志在内的几位负责同志,恨之入骨。
1965年,江青一伙瞒着周总理、中央书记处和中宣部,在上海炮制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黑文,蓄意诬陷吴晗同志,妄图借此打开篡党夺权的缺口。姚溱同志参与起草了《二月提纲》,并对江青一伙的罪恶阴谋进行抵制,这就更加触怒了这帮野心家、阴谋家,成了他们的眼中钉。1966年5月,在一次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林彪大谈“政变经”,凶相毕露,杀气腾腾,对着陆定一同志和列席会议的包括姚溱同志在内的原中宣部几位负责同志大肆咆哮:“枪杆子杀人,笔杆子也要杀人。我倒要看看你们笔杆子究竟有多大本事,到底谁杀谁!”从此林彪、江青、康生一伙就挥动屠刀,对着姚溱同志和广大干部和群众下毒手了。江青——这个比马克白斯夫人还要狠毒的女人,她的两只手上的血迹和血腥气味是永远洗不干净的。
姚溱同志被迫害去世后,林彪、“四人帮”还不肯罢休,由江青、康生控制的对姚溱同志的所谓专案审查,继续罗织罪名,硬给姚溱扣上“叛徒”、“特务”、“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并株连家属和亲友,使他们遭受残酷的迫害,有的被关进监狱达七年之久。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经过邓小平同志亲自过问,姚溱同志的冤屈才得以平反,并于1978年4月22日举行了追悼会。
姚溱同志是一个很好的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个出色政论家。抗战前期,他做地下工作,后到解放区,从事新闻工作。1946年,党派他重回上海,先后为党主办的《文萃》、《消息》等刊物撰稿,并参与编辑工作。1947年他用“秦上校”笔名在《时代日报》连续发表几十篇《半周军事述评》,解说解放战争的形势,传播我军的战绩,文笔犀利,分析透辟,广大读者以为作者是一位熟谙军事的“将军”。“秦上校”成为名重一时的军事评论家。
全国解放后,姚溱同志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54年调中宣部,1959年任中宣部副部长,后来又兼任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他学习勤奋,博闻强记,知识丰富。在中宣部工作期间,他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对国际宣传工作,倾注了许多精力。从1960年到1964年,他多次担任我党代表团和党政代表团的顾问,随同周恩来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出国,同赫鲁晓夫集团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
就是这样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勤恳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战士,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被林彪、江青、康生害死了。这个损失是无可弥补的。但是,作恶者必受惩。这又使我们想起了马克白斯夫人的话:“我们怕什么,我们有这么大的权力,谁又能把我们怎样?”,当年江青一伙杀人时,大概也是这样想的吧,但今天在人民法庭的巨大威力面前,这批嗜血成性的妖魔只有自作自受,等待人民的严厉裁判了,不管他们曾经有过多大的权力。姚溱同志地下有知,他也一定会跟我们一样高兴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