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7阅读
  • 0回复

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01
第1版()
专栏:社论

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
1981年到来了。这是中国人民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迎来的第五个新年。从1976年十月的胜利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拨乱反正,在端正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各方面的面貌起了显著的变化。多难的祖国终于一步一步走上了中兴之路。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都是很好的。去年一年里,党的五中全会产生了中央书记处,又通过了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党中央政治局在8月召开的扩大会议,和随后举行的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分别决定了并开始执行了党的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的民主化改革,着手废除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庄严审讯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即将依法给他们以罪有应得的制裁。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有了比较快的发展,绝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工业生产在能源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轻工业生产增长的幅度更大。由于轻工业增长幅度大,农副产品增多,市场供应是二十年来比较好的。城市大多数职工由于调整工资,实行奖励制度,增加就业人数,生活有所改善。这些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在开始前进的道路上,事情并不是也不可能在一切方面都一帆风顺。全国的经济形势很好,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这种很好的经济形势下却潜伏着一种危险,这就是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物价相继上涨。如果不对此采取断然措施,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和职工在经济上得到的好处就会失掉,正在日益好转的局势就会再次遭受挫折。
为什么在粉碎“四人帮”四年以后,还会潜伏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呢?问题要从历史来看。我国建国以前,经济生活早就存在着多方面严重的不平衡。大家记得,在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下的长期恶性通货膨胀曾经威胁着全体居民的生存,这种灾难曾经继续到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用极大的努力迅速扭转了局势,恢复了国民经济,并且接着转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即1953年至1957年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稳定而迅速的。但是在这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领导一心想加快经济发展,以便早日把中国建成为现代化的富强国家,而在着手实现这个良好愿望的时候,没有严格地从客观的经济情况和经济规律出发,以至在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着“左”的错误。当然,必须着重指出,过去二十多年中的经济工作,决不是只有错误的一面,没有正确的一面。我们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我们的经济发展,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比之其他条件相近的发展中的大国仍然快得多。要不是由于这些错误,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使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就。过去的错误在各个阶段也有程度轻重的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突出的错误是五十年代后期“左”的错误,这个错误虽然在1962年至1966年期间得到了纠正,但是并没有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没有从根本上批评凭主观愿望规定发展速度这个错误的指导思想。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头两年,我们没有足够估计十年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没有清理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还是急于求成,又提出了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把已经超过国家财力可能的基本建设规模又大为扩大了。我们打破闭关自守的局面,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这个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进口成套设备的规模过于庞大了,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和可能。这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复出现的旧错误,加剧了比例关系的失调,加重了财政经济的困难。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本来应当成为经济建设工作的一个根本转折。但是,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基层的许多同志,包括一些经济战线的各级领导同志,对经济调整方针的认识既不充分,执行也不得力。一方面提高了城乡人民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却没有使基本建设的总规模退下来,有些地方和企业又盲目地上了一批重复建设项目;一部分生产企业没有按照经济条件进行必要的调整;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加也超出了财政的负担能力。这样,在分配上,积累和消费的总和就超过了国民收入,国家安排的基本建设开支和其他各项开支也超过了财政收入。这个基本情况,在去年9月五届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国民经济计划报告和国家预决算报告中已经向全国人民说明了,但是当时所采取的对策仍然很不彻底。因此,虽然经过近两年的调整,整个经济的被动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过来。财政收支既然不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就要不适当地增加,加上企业管理、商业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这就造成了过去一年中的物价上涨。
现在,为了使整个国民经济从被动转入主动,使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从不平衡转入平衡,使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得以在稳定的基础上健康前进,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实行进一步的认真的调整。主要是基本建设要退够,行政费用要紧缩,生产建设、行政设施、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某些方面坚决退够,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摆脱潜在的危险。其他方面,主要是农业、轻工业和有关人民生活的日用品生产、能源、交通的建设,以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还要尽可能地继续发展。因此,实行进一步调整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方针,有退有进,暂时的局部的后退是为了将来更好的长期的稳定的前进。实行这样的调整当然要修改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和今年的预算。这方面的问题,国务院将向人大常委会作正式报告。
实行这样的调整,不但从当前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说,也是要使我们的经济工作从根本上摆脱“左”的一套的束缚,真正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建设的。我们必须对这个基本的国情有清醒的认识。过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老是犯“左”的错误,问题就出在没有认真研究中国的国情,犯了急性病,以至欲速而不达。现在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指导思想,必须统一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和其他客观规律办事这一点上来。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水平低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望一下就出现什么奇迹,只能量力而行,脚踏实地,循序前进。我们仍然要坚持“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精神,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实事求是地把国情讲清楚,可以使人民理解我们的方针,体谅国家的困难,增强前进的信心。过去,我们对自己的国情认识得不够,考虑得不够,也宣传得不够。如果对于经济发展的前途随便说话,随便许愿,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虽然是出于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热望,但是不能兑现,就必然要引起群众埋怨和失望的情绪。今后,要把国家的实际情况、实际能力、实际困难以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目标向干部、群众说清楚,办一切事情,提一切要求,都不能脱离现实的可能。这样,大家的认识比较一致了,很多误解和矛盾就比较容易消除,实际工作中的曲折也会减少,我们的事情也就会容易办一些,我们的日子不但不会更难过,而且可以好过一些。
这次调整,牵动全局,影响到各个方面,必然会有很多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其中有些是我们已经能预见到的,也有些是现在还预料不到的。妥善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保证经济调整顺利进行,是一个很艰巨很复杂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切实有效地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认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要教育党员和干部坚决贯彻执行三中全会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教育全党同志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带头遵守纪律,发愤图强,坚决纠正各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要教育群众以大局为重,坚决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严格遵守法律和纪律,坚决反对只能葬送我们前途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着重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一定要发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坚持的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整体,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从延安到新中国,我们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也靠这些崇高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全国青年。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创业精神。每个共产党员不仅自己必须首先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而且要把这种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和全体青少年中去。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正确路线的领导下,振奋起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一种不可估量的伟大力量。 建国三十一年来,我们确实犯过不少错误,包括严重的错误,其间几经折腾,使人民受到了不少损失,也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但是,经过三十一年的努力,我们建成了约四十万个工业交通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二十几倍,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和上千万专业人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国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现在,党和政府着重检查了过去的缺点、错误,正确地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整个建设的部署,安排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可以说,从现在起,我们才真正摆脱了“左”的思想的束缚,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只要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地努力前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调整经济,实现四化,这是历史交付给我们的重任。这副担子,不是哪几个领导人能够担得起来的,也不是哪一级组织能够担得起来的,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来承担。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翁,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向前看。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