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科学的方法和方法论的科学——全国自然科学方法论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03
第3版()
专栏:

科学的方法和方法论的科学
——全国自然科学方法论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札记
办任何事情,有了适当的科学方法,就比较顺利。毛泽东同志曾把科学方法比作过河用的船和桥。科学方法的问题,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显得格外突出、格外重要。因为,现代化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多层次的结构,层次与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我们进行某一项工程建设,某一种制度、体制的改革,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运用科学方法,考虑到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得到最佳方案,最经济的效果。武钢一米七轧机因电力供应不足而影响开工;宝钢工程中对原料供应、料场地质等问题未作可行性分析,造成资财大量浪费,就是证明。
种田,同样要注意科学方法。我国的农业正处在传统的耕耘业向现代化过渡时期。我们既不能囿于传统农业的狭隘眼光组织生产,又不能忽视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和生产水平的差异,不严格遵守“一切经过试验”等科学方法,照抄照搬世界最先进的农业技术,那样做,必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人事工作方面有没有运用科学方法的问题呢?有。一个单位各部门人员怎样构成,比例如何安排,都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比较精确的测算。人是宝贵的因素,但并非人员越多越好,一个单位人员编制分配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就会造成忙闲不均,人浮于事,用非所学。
至于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更是自不待言了。但是,并非搞科学研究的人都懂得科学方法。在科技界,现在还不断出现这类现象:有的人好高骛远,赶时髦,在利用杂交优势“大方向正确”的幌子下,设想研究什么竹子与水稻杂交,实在是异想天开,贻笑大方;有的人不做扎实严密的工作,不做起码的对照实验,不在同一个基础上进行实验对比,就宣称自己得到重大的突破性的成果。这些在科学方法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因而这类科学研究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科学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既然科学方法那么重要,自然辩证法就应受到高度重视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人甚至一听到这个名词就反感。这是为什么?除了科学知识水平低之外,还因为以往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运用、普及、宣传中,存在着一些违反科学方法的问题。有的同志把这些问题概括为四个字:空、古、棍、贴。
“空”是指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不是从具体的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的实际出发,对一些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理论概括,而是搬一些概念,大概念套小概念,甲概念解释乙概念,空空洞洞,脱离实际,使自然辩证法变成僵化的教条。
“古”,由于不从科学研究实际出发,只能找过去一些经典书上提到的科学史的例子作为证据,较多的是外国科技史上的例子,同我国当代的科学实际、经济建设实际相差甚远,令人乏味。
“棍”,是指打棍子。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本来是科学研究的工具,指导、推动科技工作者去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道路。但一个时期以来,它却变成了打棍子、扣帽子的法宝。这种流毒并没有肃清。
“贴”是贴标签。往往是用经典作家、革命领袖的话套到某些科研新成果、经济新成就上去,牵强附会、生拉硬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化、庸俗化。明明某项成果产生于领袖某个讲话之前,非要说这项成果是在领袖这个讲话指导下产生的,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实际上为建造现代迷信大厦添砖加瓦。
凡此种种,都使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当然,自然辩证法宣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否定它本身的使用,正确地研究、宣传、运用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将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使之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自然地落到了结成联盟的广大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干部身上。
本报记者 陈祖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