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旅游者的烦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03
第7版()
专栏:海外书简

旅游者的烦恼
美国旅游者来到北京,都想带一些纪念品回国。但他们发现出售的纪念品种类太少,不易买到价廉物美而有特色的东西。海外读者建议增加件数少、单价便宜而吸引人的纪念品。
史密斯太太从美国东南的佛罗里达,首次到中国观光旅行。出国前就列出名单,预备为她办公室的同事、帮她看管猫狗的邻居,还有远亲近邻等带回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根沙里小姐,由墨西哥城横渡太平洋抵达北京,也想买回一些纪念品送给家人好友。她们都被安排在首屈一指的北京饭店。偌大的厅堂走廊已作到地尽其用,很多小型商店:珠宝、玉雕、景泰蓝、电器用品、烟酒等一应俱全,甚至连墙壁上都挂满了各家字画,极尽招揽之能事。但是,商品虽多,却解决不了她们二位的苦恼。固然史密斯、根沙里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渊源一无所知,那些生动的牙雕,细致的木刻,却依然深富吸引力。问题在于,她们有心而无力,留下买纪念品的余款极其有限。北京饭店商品的种类过分浓缩。她们又专程跑了友谊商店、王府井大街,仍大失所望。她们的结论是,北京是个不卖纪念品的世界之都。有钱没处花,不如去香港打主意。
她们的彷徨烦恼,具体反映了大多数游客的共同心意。以经济收入分等,她们都属于中产阶级。她们心目中的纪念品,可能是一个咖啡杯,上面印有中国著名的风景图案;一块手帕;一件佛像的复制品;一面三角旗;一本介绍北京风光的画册等。单价不贵,生动而吸引人。
一般说,生意人是无孔不入、挖空心思、予取予求的。观光胜地,往往是纪念品店充塞满地。
一支铅笔、一件汗衫都印上当地富有特点的图案,以纪念品姿态昂然问世。这些商品,制作容易,脱手快,积少成多,客人也无肉痛之感。很遗憾,中国有关方面或反应迟钝,或我行我素,对商业之事,好象永远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阶段。
不错,北京附近各旅游点,都设了纪念品售卖部,但你闭上眼睛也能如数家珍似地背出来,又是景泰蓝、玉器之类。另外,商品的结构也大有商榷的余地。北京饭店半数货物,文不对题。如衣料、电器用品,对国外来客,有什么吸引力呢?
以风景卡为例,北京年售几千万张,不足为奇。只要在发行与销售技巧上变更一下:化整为零,不要坚持非成套不卖;增加品种;陈列用旋转开架,以便任君选择。如此,必将受益匪浅。
归根结底,搞旅游事业的目的,是要四海朋友高兴而来,玩得开心,花得痛快;国家多赚钱,人民多收益。何乐不为呢?
美国旧金山 江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