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兴趣与引导——从文艺书刊的出版发行引起的一点联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03
第8版()
专栏:

兴趣与引导
——从文艺书刊的出版发行引起的一点联想
宗建
最近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我们有些青年对理论不感兴趣,不爱看理论书籍,专爱看一些侦探小说;还听说,有的立志于创作的青年作者鄙视文艺理论,甚至对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也不感兴趣,表示要
“离得远一点”,而对西方一些新奇的“理论”却视为珍宝。于是,我们有些出版、发行部门便迎合他们的“兴趣”(也许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安排出版发行计划:不出或者少出理论书籍,多出侦探小说和各种奇怪的理论著作。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怪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这样的经典著作只印六、七千册,某些权威的评论家的著作也只印几千册,其他评论家的著作则拒之于出版社和书店门外,而翻译过来的外国二、三流的侦探小说则几十万、上百万册地印刷发行,有的小说同时在几家出版社印行。
如果说,某些青年和青年创作者在阅读兴趣上的偏废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那么,出版发行部门用什么标准和原则决定出版发行计划,也就是说用什么精神食粮去引导青年的“兴趣”方面,尤其值得我们社会的关注。
笔者曾经向有些出版部门的同志询问:为什么你们对出理论书籍兴趣不大,甚至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这样的著作也只印六、七千册?出版社的同志答曰:我们也没有办法,计划是由发行部门决定的,印数是由书店决定的。这可能是个复杂的问题,也许“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价”。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否值得考虑:我们的出版发行部门除了作为一个企业之外,还担负着宣传教育的任务。为什么不在引导读者、引导青年们健康成长方面多考虑些问题,多尽些责任呢?
我们需要理论,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林彪、“四人帮”败坏了理论的名声,他们鼓吹的那套“学理论”、“天天读”、“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目的不在于使广大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年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使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是实用主义地阉割马克思主义,贩卖林彪、“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梁效、罗思鼎之流的假药。人们对林彪、“四人帮”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理论”不感兴趣是理所当然的。打倒“四人帮”以后,我们在许多理论问题上拨乱反正,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我们党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一项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要求我们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学习,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各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感到,如何适应党的这个需要,不仅是专门做政治思想工作部门的事,也是出版发行部门的职责。我们的书刊的出版发行要考虑适合群众的需要,但不能仅仅以某一部分人的“兴趣”为转移。群众所希望的是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多出一些理论和实际结合得更好的书,使一些对理论不感兴趣的人感兴趣起来。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兴趣,但对“兴趣”加以引导也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