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为了永久的纪念——记怀恩编撰《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等书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07
第3版()
专栏:

为了永久的纪念
——记怀恩编撰《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等书的事迹
1979年4月,一本署名怀恩的《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文学传记出版了。全书共计16万字,材料扎实。新华书店发行23.5万册,不到三个月,就被读者争购一空。或许有人认为:作者怀恩是个具有文学修养的作家。最近,记者访问了作者怀恩(刘五全)同志,才知道他是化工研究所的一名技术员。他是怎样写出这本书的呢?下面记述的就是这本书的创作经过。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不幸逝世了。当时刘五全正在四川省化工研究所工作,平时他性情开朗,爱说爱笑;但从总理去世后,他竟几天不说话,只是伏案疾书,不时叹息。几天后,他将连夜赶写的《敬爱的周总理大事年表》,双手捧给党支部书记刘芝民,哽咽地说:“此件可作领导写周总理悼词时参考。”
“小刘啊,连追悼会也不让开,要这年表有什么用?!还是你留着吧!”老支书悲愤而恳挚地说。但是,“四人帮”蹂躏人民悼念总理感情的种种行径,更加进一步激起了小刘的悲愤。在席卷全国的“四五”运动中,他和许多人一起手持笔记本,跑遍成都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搜集有关纪念总理的材料。
人民悼念总理的深沉感情感染和教育了小刘,不久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应该写一部记载周总理生平业绩的书”。小刘认定该做的事,困难再大也敢于坚持。他通过图书馆、报社、书店、邮局,只要是能够找到的有关总理的材料,都千方百计搜集到手,有时一本厚书中,只有一小段是记载着有关总理的事迹,他不惜付出重金把书购到手。为了在写作上作好准备,他阅读了许多中外名人传记;还认真学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国际共运史》、《日本近代史》等书;还粗读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其他书籍。周总理早期写的文章有的是文言文,小刘不能完全读懂,他就自学古代汉语;他听说日本出版了周恩来传记,为阅读此书,他又自修了日文,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业余时间暗中进行的。
日子久了,没有不透风的墙。第一个识破他秘密的是未婚妻张大美。大美虽然担心他有因此而坐牢的危险,但完全懂得自己对这种正义行动应该支持。白天她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他找材料,晚上就代他抄摘资料。女友们不见这对恋人看电影,逛公园,有人怀疑他们是否吵了架。每问及此,大美总是笑而不答。
接着,与小刘同搞一个科研课题的技术员倪德宣也识破秘密。小倪对周总理的怀念不亚于小刘,他主动多分担科研工作,让小刘有更多时间思考著书。后来,两人成了亲密的朋友,常在一起修改稿件,小刘已出版的书籍稿本,几乎全是小倪誊写的,小刘熬了多少夜,小倪也几乎同样熬了多少夜。
后来,小刘将这件事向研究所支部书记刘芝民同志说了,刘芝民听后不但很赞成,还答应尽量给他提供方便条件。那时正巧有个出差到东北的机会,刘芝民同志决定派小刘去,以便他路过天津,能到总理少年求学的学校搜集材料。粉碎“四人帮”以后,研究所还派小刘到过北京、上海、沈阳、淮安等地,访问了周总理的革命战友、亲属、同学、同乡、秘书、警卫员,以及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一些同志;参观了有关总理的故居;走访了国内有关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小刘所到之处都得到热情接待,熟悉和不熟悉的同志为他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化工部科技情报所的同志们还帮助小刘复制了周总理的著作和资料上千张。老一辈的著名作家沈雁冰、艾芜等同志尤为热心,沈雁冰同志还为书的封面题了字;艾芜同志亲自指导这位年轻业余作者,给他出主意,看稿件。
1977年冬天,小刘身背着由四川省化工研究所帮助印刷的两旅行袋《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的样本书,冒着风雪,专程到北京请中央有关的领导同志、以及周总理的亲属和同学审阅。在京的二十多天里,小刘每天天一亮就外出走访,晚上回去又工作到深夜。许多当年和总理共事的老一辈革命家,以及总理的亲友,见到小刘送去的样本书都很激动。邓小平、邓颖超、康克清、钱之光、夏之栩、何长工、李强、廖承志等同志,或亲自接见,或托人转告,都鼓励和帮助小刘把这部书进一步写好。同周总理一道旅法勤工俭学的何长工同志,正患病住在医院,他一边输着氧气,一边倾听小刘汇报写书经过,他紧紧握住这位年轻人的手说:“继续干,有什么问题,以后还和我联系。”
1978年4月,以怀恩署名的《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出版发行了。读者纷纷给小刘和出版社来信,赞扬他们为人民做了件好事,鼓励小刘将周总理传记继续写下去。北京有位同志在信中说:“您是以巨大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对总理的无限深厚的感情,写出这本传记的……”
情况确是如此。自从1976年以来,小刘放弃了一切节假日休息,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将全部时间用在写书上。几年来,他陆续取出了多年积存的900元存款,购买写作用的参考书籍和资料,以及补贴采访活动经费。他身上的棉衣还是1962年缝制的,已经不那么保暖了,大美想给他做件新的,小刘无论如何也没有同意;他没有烟、酒、茶嗜好,大美见他长期熬夜,有时就悄悄煮两枚鸡蛋,放在保温杯里,压上字条,要他在半夜饿了时吃,但他在第二天总要说服爱人不必花这笔钱,晚上饿时吃个馒头或烧饼就可以了。有一位老干部听说他在写周总理的传记,便主动赠送100元钱,要他买点营养品,滋补身体,小刘再三推谢。无奈这位老人执意要给,小刘只好接受了,但他并没有花在吃上,仍然是为写作购置了参考书籍。
继《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出版以后,小刘编选的《周总理青少年时代诗文书信集》上、下卷,也先后出版发行,深受读者欢迎。目前,作者正在继续撰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周总理》一书,同时编选《抗日战争时期周总理文选》。在作者的写作计划中,还有《解放战争时期的周总理》、《十年内战时期的周总理》、《新中国时期的周总理》等书。为了永久纪念周恩来同志的名字,作者自取笔名怀恩。但是,从《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一书诞生过程中,人们看到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如此不畏艰难,不怕风险,不图名利的怀恩,何止是刘五全一个人呢?!
本报记者 林平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