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09
第1版()
专栏:

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
本报评论员
读了王国文先进事迹的报道,被他那种不怕生活艰苦,不怕工作困难,与群众同甘共苦,立志建设陕北,治穷致富的热情所感染,不由得想起延安时代的情景。
延安时代,环境艰苦,斗争残酷。各界进步人士,特别是革命青年,满腔热情,冒着生命危险,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大家从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走到一起来了。不留恋大城市,不计较物质生活,住着土窑洞,点的煤油灯,吃的小米饭,一面参加整风学习,一面生产、打仗,以服务群众为荣,以艰苦奋斗为乐。每当朝霞初升,夕阳西下,宝塔山上,延河之滨,歌声嘹亮,笑声朗朗。一批又一批革命同志,从这里整装出发,到敌后去!四十多年过去了,今天重温延安时代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种拚命精神,依然感到十分亲切。没有这股革命精神,哪有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王国文事迹的先进之处,就在于他和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一样,坚持党性,是非分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恢复、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比如,减轻人民负担,不搞高征购,是党的优良传统。当年延安传颂过一个故事:1942年8月的一个大雨天,边区政府小礼堂在开征粮会议,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子被劈断了,与会的延川县长李彩云不幸触电致死。当时边区政府多征了一些公粮,群众有怨言,便借“劈雷”一事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主席!?当时毛泽东同志并没有叫人追查咒骂自己的人,而是认真了解事情的原委,提议将征粮任务从20万担减至16万担,进一步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党的这种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作风,获得陕北人民的衷心拥护。事隔三十多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那里又发生了严重高征购事件。王国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了抵制。后来,社会上刮起“穷过渡”的邪风,他又支持泥沟大队实行生产责任制。他所以能够理直气壮地抵制极左流毒,是因为他和群众同甘共苦,深知高征购、“吃大锅饭”害苦了陕北人民。于是,领导办起了16个包工作业组,实行责任制,三十多年前的大生产热潮又重现了。
调整经济,改革体制,实现四化,要靠政策,靠科学,更要靠干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肃清极左思潮,带领群众献身。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形势很好,但又潜伏着一种危机。国家有困难,匹夫有责。鲁迅先生说得好:“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 我们面对国家困难,决不能坐而空谈,袖手旁观,更不能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我们要象王国文同志那样,时刻想着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底子薄,困难多,资金和物资不足,一定要焕发延安时代的革命精神,同群众一道,同心同德,发愤图强,艰苦奋斗,为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