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革命和改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09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革命和改良?
历史上的革命和改良,究竟是什么关系?多少年来,在我们的一些文章与著作中,认为只有革命才是好的,改良则是坏的,把错综复杂的历史套入简单的公式之中。近一年来,史学界就历史上的革命与改良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发表了一些文章。主要有:邓广铭、张希清同志《论改革、改良与改良主义的区别》(1980年8月26日《光明日报》),陈旭麓同志《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1980年第6期《历史研究》),复旦大学历史系师生就这个问题也召开过学术讨论会(见1980年7月8日《光明日报》)。
邓广铭、张希清在文章中指出,改革与改良完全是同义词,在许多外国语言中甚至是同一个词,在汉语中,社会的改良与改革本来也是同义词。社会的改良与改革的含义是一样的。文章指出,改革与改良是同义词,改良与改良主义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改良是相对于革命而言。而改良主义则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的。它具有特定的阶级实质和时代特征。改良主义是19世纪后期,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和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改良与改良主义在同革命的关系上,也具有根本的区别。改良和革命虽然是对立的,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它们所以能互相转化,因为都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运动形式。改良虽然是局部的、缓慢的、逐渐的,但却是前进的,因而是进步的。改良并不排斥革命。在革命胜利之前,它往往是走向革命的一个步骤,是革命的预兆和先声。而改良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是资产阶级用来顶替社会主义革命的,它毫无进步意义可言。正因为改良与改良主义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态度也就迥然不同。马克思主义主张革命,但并不笼统地反对改良。它认为,在革命条件尚未成熟之时,应当尽可能地争取和利用改良,以此为革命作准备;当革命高潮到来之时,就要毫不犹豫地不失时机地把争取改良的斗争转变为革命。
陈旭麓在文章中指出,革命是变旧质为新质,改良是以渐进的斗争形式推动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化,它们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矛盾对立的,二者交叉出现,或缓或急地促进社会的新陈代谢。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了革命与改良的矛盾对立关系,认为改良总是拖历史的后腿,这显然是不对的。综观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第一,当帝国主义猖狂入侵、封建统治者顽固颟顸不知所措的年代,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中国的封建政治经济,这从早期的改良思潮到戊戌变法运动,无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因素。十九世纪末的改良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导,也是文化上的启蒙运动,那时的中国大地并没有出现比它更进步而成为主流的东西。第二,在革命势力与反动统治的尖锐对立中,改良派作为第三种势力出场,既和反动统治者有矛盾,又同革命势力相争夺。这是他们的阶级地位和政治趋向决定的。但不能对其全部否定,首先要承认他们对反动派的腐朽统治有不满,有要求改革的积极性;再要看到他们在左右开弓中的矢主要对准谁。对清末的立宪派和“五四”后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潮,都要作这种分析。第三,经过急风骤雨的革命推翻了旧政权,建立起新政权后,采取改良步骤,恢复经济,变革旧制度,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样的改良是革命的延续和补充。(穆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