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难答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09
第8版()
专栏:人间说戏

难答的问题
黄裳
一位老作家曾经指出过一种现象:在孩子中间有一个时期养成了一种习惯,看戏、看电影时,只要出来一个人,孩子就要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很令人头痛的,上了几岁年纪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
在前些年只有八个“样板戏”的时候,这问题是比较容易回答的。在那里“好人”总是挺胸腆肚,气概轩昂;“坏人”一律獐头鼠目,举止猥琐。何况在不同人物身上还总是打上强烈的红光,蓝光,甚至使一切都看不清楚的“黑光”,对孩子“是好人还是坏人”那样的发问,闭起眼睛都能回答。用不着伤脑筋。
可是看旧戏时,这问题就要变得复杂一些了。有人发现了一种便捷的办法,就是看脸谱。只要脸上涂得一塌糊涂的,就一定是坏人,反之则是好人这方法有时好象很灵,但又不尽然。杨七郎的面孔并不怎么美,却是为国捐躯的勇士;崇公道确有一个白鼻子,难道他是坏蛋么?
何况还有缺乏脸谱可据的时候。有一位作者说过,他带孩子去看田汉编剧的《谢瑶环》,公堂之上,两边站着衙役之类的角色,他们是不画脸谱的。一会,他们把“好人”拉下去打屁股了;过了一会,起劲打着“坏人”屁股的也还是他们。这就令人糊涂。对孩子的发问也只能沉默,或大呼一声“闭嘴!”
等到林彪提出“好人打坏人”“坏人打好人”……那一套绕口令“理论”以后,问题就更变得复杂,终于使全国许多人都糊涂起来。那后果是大家都清楚的。有的人被莫名其妙地痛打了一顿,还心甘情愿地自认为“坏人”,原因就是打人者早已被指定为“好人”的缘故。
前些时出现过一个写小骗子的话剧。他在社会上到处串来串去,使各色大小人物都上了当,受了骗,出了丑。有人就说,这是想出老干部的洋相,才把他们的脸全部抹黑,但有些人对骗子却充满了同情。对这个问题我曾经想过,我觉得那些上当受骗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坏人”,也没有必要一一打倒。至于那个小骗子,当然不能同情,他是该被逮捕法办的,戏也这样写了。不过他是不是应该承担一切责任,好象也难说。到底是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的呢?幸亏这个戏因为有争议,没有上演,没有被孩子们看到,否则不停地发起问来,那可不得了。
十年浩劫期间,要搞什么“清理阶级队伍”之类的事,可以说是孩子们的问题的放大,不过缺少一点孩子们的单纯。结果如何,那是大家都知道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