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纪念萧友梅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0
第8版()
专栏:

纪念萧友梅先生
赵沨
去年12月31日,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先驱者萧友梅先生逝世40周年。为了纪念他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的贡献,北京、上海音乐界举办了纪念活动。
萧友梅先生早年在日本和孙中山先生共居处,加入了同盟会。孙中山先生就任总统后,萧友梅任总统秘书,后任教育司科长,为了赴欧洲继续研究音乐,才脱离了政治活动。后来,他把毕生的精力,放在发展音乐教育工作上,可以说是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奠基人。
萧友梅先生的音乐思想,在他的《关于我国新音乐运动》(答记者问)一文中作了很清楚的阐述。他一方面很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又很重视社会音乐生活,主张发展音乐事业要从“培养师资”、“奖励天才”和“鼓励集团唱歌”三方面着手。在音乐形式上,他重视音乐的民族特点,认为无论是“改造旧乐”或是创造一个新的国民乐派,都“不能把旧乐完全放弃”,并认为“搜集旧民歌”和“搜集民曲小调”、“整理旧剧”和发展新创作,是发展“新时代的民众音乐”的四条必须采取的措施。
萧友梅先生在他自己的创作实践上,也是遵循了这些主张的。如:他写的可以说是我国的第一首钢琴音乐的《新霓裳羽衣曲》,从结构上说,采用了传统的序、遍、尾声的结构,在音调和声与织体上也力求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征,应该说,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萧友梅先生在政治上追随孙中山先生,因而写出了象《国土》、《国耻》、《国难歌》、《国民革命歌》、《从军歌》等一系列爱国歌曲。在教育上,他追随蔡元培先生,除了大力提倡“美育”教育之外,强调音乐“移风易俗”的作用。他用自己的创作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只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的这些主张和愿望,还没有和革命的人民群众运动相结合,因而和其他一些“志士仁人”的愿望一样,不可能完全得到实现。但是,从他的音乐创作特别是音乐教育工作的成就来看,他是作了一些前人所没有作出过的事业和贡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