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金瓯缺》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0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金瓯缺》序
郭绍虞
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运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这还不算是创作,所谓创作,乃是“自无而成有”之意。西人的术语称为making outof nothing,这就说明创作与著作不同,由艺术言,著作还低一级,创作要高得多。这却是写历史小说最困难之点,而姚氏运以他自己独特的丰富的想象力,写得有骨有肉、栩栩如生。因此我现在还想补充一句,不仅“自无而成有”,还要“自静而到动”。所谓“到动”,即一般人所说“写得活”的意思。姚氏又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李自成》一出版便轰动一时。
现在我又发现一位与姚氏媲美的作家,即徐兴业同志。我在1980年第一期《收获》中读到徐兴业同志的《冷遇》一文,即觉徐氏的学识与才华,均不弱于姚氏。二难相并,堪称双璧。盛世育人才,这又是一个良好的例证。
后来知道这篇文仅是徐氏所撰《金瓯缺》中的一个片段,那更增加我对徐氏的钦佩。他是有一股激情要描述北宋之亡与南宋之偏安一隅,从而说明当时政治、军事、宫闱和社会风貌各方面存在的内因和外因的。所以以《金瓯缺》命名就可知其寓意之深,不仅记述一些宫闱琐事而已。
这是历史的大事,也是民族的大事。岳武穆的《满江红》词“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陆放翁临终所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陈同父的《水调歌头》:“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一般忠臣义士所耿耿于怀的满腔心事都在徐氏笔底流露出来。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所以是一部富有意义的历史小说。
在“四人帮”横行之际,我不知道姚氏受到强烈的冲击没有,而徐氏则因他写了《中国古代史话》一书受到批斗。白天挨斗,晚上则闭户写这部小说,其处境可能比姚氏更艰苦一些。在那恐怖的十年中,竟能写成120万字的长篇小说的前半部,其胆识毅力已够令人钦佩,何况才能又足以副之,写得那么深刻动人呢!
窥豹一斑,我虽只读过他的《冷遇》,但我满怀热情地愿意推荐《金瓯缺》这部小说,用细致的笔触,抒民族之正气,值得介绍给我们的读者。
1980年5月5日
深夜12时
〔编者注:徐兴业著《金瓯缺》第一部,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