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皮影戏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0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皮影戏史话
崔永平
皮影戏,又名影子戏,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皮影戏雏形的记载。到了宋代,皮影戏已在社会上盛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逢节庆之日,“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元代初期,皮影戏曾作为军中主要文娱活动进行流动演出。到了明代,皮影戏有了较大的发展。明武宗正德三年,在北京举行了包括皮影戏在内的百戏大会演。当时京城内,皮影戏班社多达四五十家。
公元13世纪初叶,皮影戏开始传入南亚各国,元代传入波斯;公元15世纪传入埃及,17世纪传入土耳其,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各国。1767年,法国传教士居阿罗德把我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发明了法国影戏。1774年,德国的大文豪歌德曾在一次展览会上,把我国的皮影艺术介绍给德国观众,并在1781年他诞辰那天,用皮影戏的形式演出了《米纳哇的生平》。皮影戏对丰富世界的文艺宝库,以及对近代电影艺术的发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国皮影艺术在发展上也并非一帆风顺。清末嘉庆十八年,由于当时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纷纷闹起白莲教和农民暴动,社会上谣传皮影人儿能化为天兵天将,助民反抗朝廷,致使清朝官吏十分恐怖。结果,京城的皮影戏班社被称作“悬灯匪”,全部被查抄,艺人们被杀被逐,影戏资料被烧、被毁。从此,京城的皮影戏艺术一蹶不振,日益衰亡。
但是,深深扎根于广大农村的业余皮影戏班,却得以生存,并有了一定的发展。如我国北方的唐山、滦县一带的皮影戏仍在流行。当地的皮影唱腔不但脍炙人口,而且逐步地发展成为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剧种——唐剧。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皮影艺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最近,全国剧协又在北京召开了木偶皮影艺术工作会议,强调加强木偶皮影艺术的工作。可以相信,皮影艺术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