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西藏山南农村气象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3
第2版()
专栏:西藏通讯

西藏山南农村气象新
1980年年初,党中央发出了关于西藏工作的指示,号召西藏人民治穷致富,建设一个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贯彻中央指示一年了,西藏人民究竟生活得怎样?能不能很快富裕起来?最近,记者从拉萨出发,走访了山南地区。
扎囊县扎西林是一条有名的穷山沟。进得沟来,只见两道灰褐的山梁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山梁中间的大沟,既深且窄,又没有水。我们来到一户社员家里。这人叫索朗多吉,正在织机上织氆氇。大半年时间,他已经织了五卷氆氇,还给别人加工了23卷,共换得二十多斤酥油、18斤清油、一头牛、二只羊、140斤青稞、30斤羊毛,还收入三百多元现金。1980年他不仅粮食够吃,而且妻子和小孩都做了新衣,天天都有酥油茶喝,每个月还能做一次青稞酒。他喜笑颜开地说:“党中央政策‘亚古西扎都’(实在好)!”
公社主任多吉次仁告诉我们,索朗多吉家只能算个中等水平。四队40户人家,光家庭副业收入,每户平均就达到2,500元。全公社161户人家共有169架氆氇机,家家户户都恢复了织氆氇的家庭副业。
我们来到乃东县泽当公社。在这个公社的年终分配表上看到了几个振奋人心的数字:1980年粮食总产三百一十多万斤,比1979年翻了一番多;副业收入37万元,增长37%;牧业收入增长9%。各生产队自愿卖给国家议价粮100万斤,比1979年增加近一倍。社员每人平均收入339.2元,比1979年增加155.7元;每人平均分粮750斤,比1979年增加160斤。
公社党支部书记次仁平措说,政府政策放宽,群众积极性高涨,公社五业兴旺,社员收入增加很快。前些年只准单一地搞粮食,其他生产门路几乎全被堵死,弄得群众连买茶叶、盐巴的零钱也没有。这一年,他们发挥优势,恢复了许多传统的副业生产。现在全公社共办起饭店、旅馆、缝纫、修鞋、渡船、打鱼、果园、水磨、织氆氇、搞运输、铁木加工、奶牛场等16种副业,1980年副业收入就比1979年增加十多万元。
进入隆子县列麦公社,我们便看见一排排崭新的居民住宅。公社党支部副书记索朗告诉我们,公社已为39户社员修建了新房128间,准备在五年内让所有社员都住上新房。我们访问了三队社员格桑。他家里铺着崭新的卡垫,桌上放着青稞酒和酥油茶,天井里支着氆氇机,靠北墙摆着缝纫机,西边墙头吊着一腔肥猪肉。格桑正做衣服,他妻子在织氆氇。一见我们进来,他们便停下手里的活计,让我们喝茶,告诉我们,他家七口人,四个劳力。前几年成天在外面治坡修“大寨田”,累死累活的,生活过得并不好,今年(指1980年)手头活动多了,添置了一台缝纫机、一条卡垫、三床藏被、一床棉被、八件氆氇衣裳,以及价值二百多元的棉布衣服,另外还收入了一百多元现金。
晚上,党支部副书记丹增和索朗等几位同志提着青稞酒和酥油茶来看我们,和我们闲聊起来。他们谈到,列麦公社前些年干了一些蠢事。那时候,把大部分劳力集中在海拔四千多米高的“革命坝”上“战天斗地”,坝上虽然搞了点粮食,坝下的地却没有种好,牧业和副业就更谈不上了。三中全会后,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纠正了以前极左的做法,将“革命坝”上的350亩地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牧业。
我们离开山南时,生产队正在进行年终分配。到处都可以看到群众在商店选购商品或到银行储蓄,真是一片兴旺景象。
新华社记者 谢邦民 群 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