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重点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访问西德、法国、美国高等学校观感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3
第3版()
专栏:

重点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
——访问西德、法国、美国高等学校观感之一
北京大学 张龙翔 清华大学 张 维
内容提要:本文在介绍了西德、法国、美国等一些著名大学的特点以后指出,这些国家都是把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作为一项战略性的重要任务,从体制上把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科学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加以安排、使用、指挥、装备,使一些重点大学成为能够培养第一流人才和出重大科研成果的中心。
作者还分析了我国的具体情况,认为我国的重点大学集中了大批教授和副教授,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同样可以把它们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并就如何做到这一点提出了五条建议。

中国教育代表团于去年五、六月间,访问了西德、法国、美国。访问过程中,参观了28所高等学校,其中不少是世界著名的第一流水平的大学。回国途中,又顺道参观了日本东京大学。给我们突出的印象是:这些国家的著名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担负着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这些著名大学,都具有下列一些特点。
(一)传统上,大学就是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学术中心。1810年,德国从威廉·洪堡建立柏林大学时起,就提出了“科学研究与教学统一”的原则。在大学里,不是单纯通过教学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并积极参加科学研究。“通过研究进行教育”,成为培养具有高水平年轻学者的传统和有效的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在恢复重建大学的过程中,以及最近二十年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中,仍然试图保持这种“洪堡式”大学的传统。
我们参观过的法国著名大学如中央理工学院、高等师范学院、巴黎南大学,美国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也是如此。这些大学都是教学与科研并重,有的甚至科研比重超过教学。美国州立大学中规模很大的加州(伯克利)大学,有二万多名大学生和八千四百多名研究生,以基础科学研究闻名世界,在原子核科学、化学元素的发现、地震学、病毒、激素和光合作用的研究等方面,声誉卓著。该校拥有十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由能源部支持设在该校的劳伦斯实验室规模巨大,共有工作人员三千余人,是一个原子能科学研究和发展中心。私立大学中,素以注重科学研究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有4,600名大学生和4,000名研究生,有教学人员1,732名(其中教授517名,副教授、助理教授419名),另有专职科研人员650名。该院拥有五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78年培养出硕士934名,学位工程师108名,博士425名。1977—1978学年度,全校经费3.2亿美元,其中科研经费即达2.2亿美元。该院的林肯实验室以研究军事电子学著称,从事宇宙通讯、空中交通管制以及雷达、固体器件等研究和发展工作,有独立的编制和经费,专门研究人员即有九百余人,1977—1978年度研究经费达一亿美元。
(二)在西德、法国和美国,高等学校尤其是第一流水平的大学,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都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科学研究任务。
在主要由联邦和州政府拨款的西德科学研究协会所支配的研究基金中(1979年为7.7亿马克),约有90%是资助大学的研究项目的。阿亨高等工业学院的机床研究所几十年来对机床和金属切削、企业管理进行了基础研究。由于它的研究成果使西德在国际机械产品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西德创造了约四百亿马克的财富。这个所每年培养出15—20个工程博士。它既出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同时又培养了高水平的人才。
在美国,1979年全国研究及发展支出中,工业、企业部门为360亿美元,联邦政府所属实验室为69亿美元,大学及大学管理的国家实验室为62亿美元,非盈利研究机构为13亿美元。在基础研究方面,大学是一支最主要的力量。1978年全国基础研究支出总数为60亿美元,其中大学和大学管理的国家实验室为36亿美元,占总数的60%。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共有1,135个研究单位,其中有819个是与大学协作设在大学里的。据法国大学部部长索妮埃—塞特介绍,法国科研成果的大多数来自大学。
(三)利用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特点,设置跨系、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发展新兴学科。西德、法国和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学近二十年来纷纷成立了许多跨学科研究中心。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有45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如人工智能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中心、材料科学及工程中心、空间科学研究中心、能源实验室及能源政策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原子核科学实验室等。现代科学技术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可以组织大学里有关系科的教授、研究生、大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共同协作,联合作战,发挥大学的长处。
(四)西德、法国、美国第一流大学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设有规模相当大的国家实验室,为解决本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研究任务而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美国在这方面最为突出,能源部、国防部、国家宇航局等在大学里设有20个国家实验室。这些国家实验室都有独立的编制和经费,所进行的研究工作是世界第一流水平的。例如前面已经提到的由国防部支持的林肯实验室,设在麻省理工学院。由能源部支持的阿贡国家实验室,设在芝加哥大学;劳伦斯辐射实验室和洛斯阿拉木斯科学实验室设在加州大学;它们都是原子能研究中心。能源部支持的其它一些著名实验室,如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费米加速器国家中心、勃洛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等,也是由几所大学组成联合机构,负责进行研究工作。由国家宇航局支持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 P L),设在加州理工学院,有工作人员约四千人,是一个喷气技术和宇航研究中心。美国1979年发射绕过木星的“旅行者”1号、2号飞船的研究工作就是由这个实验室完成的。
国外这种情形,固然有其传统上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这些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国防的作用,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这一点已为这些国家的政府所普遍认识。西德有人指出:“教育危机意味着经济危机。”西德一位副部长著书,名为《教育不是奢侈品》。美国提出要开发智力资源。这些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作为一项战略性的重要任务,从体制上把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科学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加以安排、使用、指挥、装备,使一些重点大学成为能够培养第一流人才和出重大科研成果的中心。有些国家还把这一点作为方针写入国家法令。西德1976年议会通过的《高等学校总纲法》中规定:“高等学校的任务是通过研究与教学发展科学和艺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能力,或者具有艺术创作的能力”。

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十年浩劫,拉大了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根本上说,差距在于科技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队伍的数量不足,必然要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水平则主要决定于队伍的质量。有了一支宏大的、高质量的科技和管理队伍,四化建设就比较好办了。西德和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都只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恢复并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大国,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长期以来,重视教育,注意培养掌握先进专业知识的队伍。西德教育科学部部长施莫特说:“我们缺乏资源,但我们最好的资源是人的智慧。”西德1978年有大学生94.6万名,为1960年的3.25倍;1978年高等教育经费146亿马克,为1961年的8.6倍,占教育总经费的22.7%,占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14%。
四个现代化要求我国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出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特别是重点大学要为国家培养出这支队伍的骨干力量。这不仅指高质量的大学生,而且要能培养出达到世界上第一流水平的博士。这就必须使大学生、研究生在学校里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受到先进的科学研究的训练。只有教授、教师自己直接在科技战线最前沿参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战斗并指挥作战,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获得最新、最先进的知识。这就是重点高等学校必须既进行教学,又进行科学研究,必须成为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的根本原因。
我国重点大学有没有可能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呢?
我们认为重点大学有以下一些有利条件:
(一)集中了大批教授和副教授。
历史上,科学研究在欧美一直集中在大学里,全国的主要研究力量和著名学者也都在大学里。所谓学术中心是与著名大学的名称分不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由于科学技术的需要,一些国家如西德、法国在高等学校以外建立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研究机构,但主要研究力量和高水平研究人员的大多数仍然是在著名大学里。美国科学院自己不设研究机构,科学研究更是集中在著名大学里。在欧美,大学的科学研究,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他在瑞士苏黎士高工和德国柏林大学任教授时开始研究和完成发表的。普朗克的量子论是当他在柏林大学任教授时发表的。这次我们在美国、西德参观时,也看到一些在大学里正在进行着的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正在用核磁共振谱仪研究大白鼠脑细胞中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据说再有两三年俟大型设备制成后,即可直接对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进行观察、分析。无疑,这将对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揭开新的一页。威斯康星大学利用人工气候室所进行的农业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西德阿亨高等工业学院关于机床和金属切削加工自动化的研究也是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工作。
在我国,中央领导同志一直十分重视发挥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讲知识分子问题时,就提出要发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重大作用。聂荣臻同志任国家科委主任时,在1959年肯定了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军。邓小平副主席在1977年讲话中,再次强调高等学校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并提出要把重点大学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
事实上,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在我国科研队伍中所占百分比,始终是超过一半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等学校共有教授、副教授11,200名;即使因有教学任务,按四比一折合计算,也有相当于2,800名全时科研的教授、副教授。仅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高等学校26所,就有教授、副教授4,033人,按三比一折合计算也有相当于1,344名全时科研的教授、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系统约有1,550名研究员、副研究员。由此可见,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确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二)学科门类比较齐全。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明显地走向跨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这不仅表现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互相渗透,还表现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关联。前面提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有45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并且正在把这些多学科的力量组织起来,发展成为新型的学院。该校1977年成立了卫生科学、技术与管理学院;现在正在筹建科学、技术与社会学院。
在一个高等学校范围内,往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兼而有之,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门类比较齐全,有利于互相探讨、启发,有利于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是多数专业研究所难以具备的条件。
我国高等学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尤其是重点大学各方面专家比较集中,有能力根据国家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趋势,组织多学科的力量,解决某些综合性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发展边缘学科和新技术,开拓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新的科学领域。
(三)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高等学校既进行教学,又开展研究,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年大学生、研究生参加科研工作。青年人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师生切磋琢磨,教学相长,这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优秀的新生力量,有利于提高教学和科学水平。而且科学队伍有相对的流动性,不断有新鲜血液输入,既可防止队伍的“老化”,还有利于学术思想的活跃。高等学校这一优势,也是独立的研究所不具备的。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曾经是闻名世界的医学研究机构,到五十年代中期,出了好几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65年,该所决定撤销研究所建制,改组为洛克菲勒大学,招收研究生,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科学队伍的“老化”和科学思想的“僵化”。

怎样进一步发挥重点高等学校在我国科学事业中的作用,并把他们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必须发挥高等学校是我国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军的作用。建议选择一批基础好的重点大学,着重于提高质量,扩大研究生规模,要求这些学校能够培养出与国际先进水平大体相当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把这些学校办成世界上第一流水平的大学。在全国经济计划和科学技术计划的指导下,集中较大的力量,发挥这些重点大学的优势,尽早把他们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藉以推动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十分重要的战略方针。
(二)高等学校多年来科研工作的“基本口粮”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只能从国家科委的科研经费中得到一些补助。现代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高等学校现有科学实验的装备陈旧落后,已极大地障碍着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工作和一些重要研究工作的进展。在西德、法国、美国的大学里,除了教授自己向各种研究基金申请的科研经费外,学校都有基本的科研经费。建议按照高等学校里教授、副教授的人数,参考中国科学院的科研经费标准,在教育经费中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项目,并与工农业生产总值挂钩,确定一个恰当的比例,每年按此拨款。
(三)在高等学校里建立研究机构是投资较少,收效较多的一种办法。投资少,因为有些实验设备、大型设施可以教学、科研共用;人力也可以教学、科研统一调配。收效多,因为既进行了科研,出了成果,又培养了人才。
在国家统一规划下,为了解决四个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发展新兴学科,今后各部门需要增设新的研究机构时,建议优先考虑设在大学里。
(四)加强中国科学院和产业部门研究机构与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在人员交流方面,可以采用高等学校教师,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和产业部门技术人员互相兼职或定期休假交换的办法。在学术合作方面,可以采取共同进行某一项目的研究,协作搞好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等多种方式。
建议先从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两地开始,大学与研究所之间,订立制度,推动交流、合作关系。
(五)希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尽早制订高等教育基本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