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以色列财长辞职 贝京内阁面临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3
第6版()
专栏:

以色列财长辞职 贝京内阁面临危机
本报开罗1月12日专电 记者林皎明报道:以色列贝京政府由于财政部长霍罗维茨的辞职而面临一场严重的内阁危机。
这次内阁危机,是由预算争执引起的。1980年,以色列经济每况愈下。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的材料估计,去年通货膨胀率为137.6%。四年来,物价上涨了11倍。因此,人民不满情绪强烈,罢工事件连绵不断。
为了应付危机,贝京政府的财政部长霍罗维茨提出了一个紧缩开支的预算方案,将国防部提出的1981年度军费预算拨款要求削减了27%。
军队是以色列对外侵略的命根子。如此削减军方拨款要求,在以色列30年的历史是罕见的。曾激烈抨击这个预算方案的军方最后迫于经济形势不得不同意削减。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新年前夕,财长霍罗维茨同教育部长哈麦尔,为增加教师工资问题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早在新的年度预算讨论前,以色列教师组织就向政府提出增加工资30—60%的要求,否则就要举行全国性的罢工。贝京当时曾表示同意。但在内阁会上,这一要求遭到霍罗维茨的坚决反对。霍罗维茨扬言如内阁同意这一要求,他就辞职。教育部长哈麦尔也表示,如果要求遭到否决,他决不留任。这样,不管这个要求通过或否决,都将有部长离开内阁。利库德集团就要成为议会的少数派。其结果可能导致贝京下台。
贝京为了解决这两个部长的纷争,曾采取了一些调和双方矛盾的做法,但是并没有奏效。在财政部长辞职后,贝京可能在派别林立的议会中争取某些小集团的支持,保持其微弱的多数,使政府支撑下去。但是,即使这种做法能够成功,他的处境也是十分困难的。
埃及报纸指出,这次危机的真正原因在于贝京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已经丧尽人心,处于“内外交困的包围之中”。(附图片)
张乐平 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