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茶馆》在西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3
第8版()
专栏:

《茶馆》在西欧
(连载) 〔西德〕乌韦·克劳特
观众高兴地发现了相似之处
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中国是个比月球还要遥远的地方。因而很少人能花钱访问中国,到这里亲眼看看。实际上,除了一些专家或中国的朋友,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的情况知道得很少。由于中国近几年政策上的变化,外国人才对中国的现状和问题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演员们身负重责,要以老舍的《茶馆》突破隔绝的障碍,促进外界对中国的了解。在出访的准备阶段,大家最不放心的是:外国观众能否理解剧情和人物所反映的思想?当然,我们知道,作为来自中国的话剧,肯定会吸引各阶层的观众。但是,演出效果会不会只流于对异国情调的好奇——也许观众只欣赏舞台上动人的姿态、动作和美丽的服装、布景;能否使观众超出这种范围而领略到其中更深的寓意?如果这次巡回演出的效果仅仅停留在前一种水平,那么就谈不上成功。现代话剧要求观众理解更多的东西,他们必须被舞台上发生的事件所感动。
《茶馆》是很道地的中国话剧,但却反映了人类共同的东西。演出过程中,观众发自内心的欢笑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充分证明,他们高兴地看到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同剧中人的相似之处。弗赖堡一家报纸的标题《中国近在咫尺》简练地表明了这一点。一些戏剧批评家甚至评论说:尽管舞台上是一群中国人,但是,并不象许多西方人想象的那样,人物都是千人一面。而恰恰相反,观众发现剧中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实际上很逗人喜爱。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