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说“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4
第4版()
专栏:

说“变”
《辽宁日报》评论员
最近,各地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正对农村经济的某些方面进行调整和整顿。为了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活跃繁荣农村经济,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有些人有错误的理解,以为是党的政策“变了”,“收口了”,有的说什么“早就担心要变,这不就来了吗”?
人们产生这种担心和疑虑,也是可以理解的。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吃尽了政策多变的苦头,迫切希望党的政策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要再折腾;同时,近二年来他们也尝到了三中全会政策的甜头,生怕“好景不长”。他们如此怕变,也可以说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群众对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策的衷心拥护。但是,把加强管理当作是三中全会政策的改变和收口,则完全是一种误解。搞活农村经济,让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三中全会的决策,这个决策一定要坚定不移地长期实行下去,是决不会改变的。今天,我们对农村经济进行调整和加强管理,正是为了保证这个政策的正确贯彻,保证农村经济永远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对于党的政策允许的正当的经济活动,包括集市贸易、社员家庭副业、个体经营户、各类手工业者等等,我们不但保护,而且支持;我们反对和打击的,只是那种危害社会主义的违法乱纪行为。不这样做,集体经济就会遭到损害,刚刚活跃繁荣起来的农村经济就会遭到破坏,初步安定的社会秩序就会重新陷于混乱。怎么能把这种保证三中全会政策贯彻的措施,看成是三中全会政策的改变呢?
当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不变是相对的。政策也是这样。我们说三中全会的政策不会改变,是指它的基本精神不会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发展,一些具体的做法也许会有所变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能越来越往好里变,变得越来越符合三中全会精神,越来越符合客观实际,越来越符合群众愿望。拿联产计酬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来说,三年前的文件里还是“不提倡”,两年前的文件里只是“也可以”,而现在,已经不但被充分肯定,而且被推广到全国农村了。这种变化说明,我们的党中央是多么实事求是,多么尊重群众的实践啊!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们应该为当前政治、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每一点变化感到高兴,由担心变为放心。因为它说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正在不断地进展,我们的党中央正在每时每刻谋划着如何更快改变这个十亿人口的伟大国家的面貌。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地向着四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原载1月9日《辽宁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