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不享清福不为钱——五位退休老工人为国分忧,为四化出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6
第1版()
专栏:

不享清福不为钱
——五位退休老工人为国分忧,为四化出力
本报讯 据《沈阳日报》报道:退休老工人莫京祥、王振兴、董乃忠、王世学不享清福不为钱,为四化建设,先后到辽宁省技协当顾问。一年来,他们往返于辽宁省各县之间传授技艺,解决数百项技术难关。前不久,退休老工人吕德顺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这五位老师傅退休前分别在沈阳汽轮机厂、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汽车制造厂、沈阳重型机器厂、沈阳高压开关厂工作,都是七、八级工。共产党员莫京祥,在铸造行业颇有名气,退休来省技协当顾问前后,远近的许多小企业都曾以高薪聘请他。河北景县和吉林省梨树县有两个小工厂都出了一百七十元以上的高薪请他,他都谢绝了。莫京祥家里人口多,不很宽裕。他儿子说:“咱爸不好也出去干几个月,买台电视?”他想,目前国家有困难,作为一个老工人,首先应当想到的是为国分忧,为四化出力,而不应只想自己眼前的一点利益。他说服了孩子。共产党员王振兴退休前就是老技协活动积极分子,退休后,不管别人怎样说,他哪儿也不去,就在技协当顾问。董乃忠与王振兴家住前后楼,虽然他原已在一个小厂找补差,但听说王振兴在省技协帮助工作,也来申请任务,辞退了那个小厂的工作。沈阳市劳动模范吕德顺退休后,曾一度在街道工程队拿高工资,但不久便辞去工程队的工作,到辽宁省技协申请任务。他们的一个共同想法是,很多县镇企业都缺乏技术力量,我们只要想想国家利益、四化大业,还哪有心思去拿高补差?
一年来,这些年过六十的老工人先后到丹东、本溪、铁岭、朝阳、锦州等地的35个县搞技协活动。他们常说:“趁着我们现在能走能动,赶紧把身上的技术传给后人。”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为县镇企业的铸造、冷加工、热处理等方面存在的四百多项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有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还办了三期技术培训班。很多企业的干部、工人都感慨地说,老师傅们不光给我们传授了技术,也送来了共产主义风格。(附图片)
莫京祥 王振兴 董乃忠 王世学 吕德顺(均为姜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