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衢县领导干部不顾大局助长高价买卖 柑桔收购计划只完成百分之十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6
第2版()
专栏:

衢县领导干部不顾大局助长高价买卖
柑桔收购计划只完成百分之十六
浙江省衢县是柑桔产地。柑桔在当地属于计划收购产品。1979年,这个县收购柑桔九万五千多担。1980年,省里下达给衢县的收购计划是六万担,可是实际只收购到九千多担,完成计划的16%,出口计划和向外调拨计划都没完成。
柑桔收购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三条:
一是县委从思想上就没打算完成国家收购计划。1980年,柑桔上市前,县委书记在全县山区工作会议上说:柑桔哪里价格高,就往哪里卖。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部分主产柑桔的社队未完成国家收购任务,而将大量柑桔卖了议价。下村公社坎底大队1980年产一万多担,只向国家交售285担,占计划收购数的8.2%。县委副书记还在全县广播大会上表扬这个大队,因而,其他大队柑桔纷纷外流。如石梁区1980年柑桔计划收购任务是13,500担,只完成了1,384担,而卖议价的柑桔竟达13,670担。
二是衢县供销社热衷于搞议价收购。在10月、11月全县采购商店经理会议上,县供销社主任公开讲:柑桔收购不要死抱住计划不放,群众愿意卖牌价,就卖牌价,愿意卖议价就卖议价。结果,县供销社的贸易公司和县果品公司竞相开展议购。县贸易公司还专门宴请重点产桔区的区委书记、公社书记,在饭桌上达成柑桔议购的协议。据统计,光县供销社议价收购的柑桔就有24,564担,为牌价收购量的二倍半。
三是其他部门插手高价争购。如衢县冷冻厂征得县委同意,抢在供销社收购前,到产区的公社以每担35元的高价
(国家牌价每担17元)收购了一千二百多担。航埠区办的经销公司,由区委书记、区长直接抓,雇用六十多人,设有四个收购点,高价收购柑桔。区委布置公社、大队,议价柑桔要卖给区经销公司,并拿出收购金额的千分之一奖给收购人员。到11月底,这个公司议价收了15,000担。由于几家争购,把柑桔价格哄抬起来,甚至连福建省建瓯县也用汽车运柑桔到衢县卖议价。 龚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