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亲如儿女——记瑶族青年袁忠辉夫妇赡养壮族韦大妈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6
第3版()
专栏:

亲如儿女
——记瑶族青年袁忠辉夫妇赡养壮族韦大妈的事迹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公社上年大队弄香生产队,有一个由两个民族两姓七口人组成的家庭。家里年龄最长的是韦大妈,壮族。还有一对瑶族夫妇,男的叫袁忠辉,女的叫袁达东。四个孩子,是这个家里新的一代。要问这个家庭是如何组织起来的,那还得从头说起。
韦大妈名叫韦四妹,是上年大队建岭村人,从小双目失明。她嫁到弄香屯后,曾经生过三个儿子,都被疾病先后夺去了生命。解放后的1953年,她的丈夫也因病逝世,从此,家里只剩下她一个残废人,成了生产队的“五保户”。
1965年,弄香生产队的二十多个青年组织起“学习雷锋小组”,开展做好事活动。当时,瑶族姑娘袁达东,经常给韦大妈挑水、劈柴、磨米、缝洗衣服。可是,韦大妈年老多病生活难以自理,于是袁达东想:一个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虽说有人民政府的关怀,生产队的照顾,但总不如身边有一个人。想到这里,她便向自己的父母亲提出去赡养韦大妈的要求。达东的父母亲听到达东这种想法,就欣然答应了。
从此,达东在家照顾韦大妈亲如生母。白天外出劳动,她先把大妈的饭菜、茶水准备好;晚饭后给大妈缝缝洗洗。大妈一有急病,她就及时去请医师治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暑去寒来,一晃过了三个年头,达东年纪大了。韦大妈总惦记着她的婚事。一天,韦大妈关心地问:“东呀,你该成家了,现在,我的身体好多了,你可以放心去吧。”达东听了大妈的话,便抱着大妈的臂膀,微笑着说:“我跟你住一辈子,哪儿也不去。”其实,袁达东心中早有打算。村里有不少的青年向她求婚,她的条件是:不求家里富,不慕相貌美,谁愿到这里来一起赡养孤寡老人韦大妈,就同他谈婚事。村里瑶族青年、民兵班长袁忠辉也是个热心做好事的人,平时有空也帮大妈打柴挑水,渐渐和达东建立了感情。当袁忠辉向达东求婚时,达东提出了她的条件,袁忠辉果断地说:“赡养老人,我也有一份责任嘛!”忠辉和达东结婚后,这一户两姓两族人愉愉快快地生活在一起了。
韦大妈虽说一年比一年老了,但她有了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庭,精神却越来越好。她平时帮助达东照管孩子,有时趁达东夫妇下地的时候,瞒着年青人做一些家务。逢年过节,还叫袁达东的孩子搀扶她去走亲戚。她逢人便说:“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真是好样的。”
陆汉魁 甘志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