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一些经济理论工作者经济工作者认为调整中的当务之急是: 压缩基建规模 消灭财政赤字 搞好综合平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6
第4版()
专栏:

一些经济理论工作者经济工作者认为调整中的当务之急是:
压缩基建规模 消灭财政赤字 搞好综合平衡
新华社沈阳1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顾铁风报道:国民经济调整,说到底,就是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这是参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讨论会的一些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提出的建议。
这次经济理论讨论会1月6日至14日在沈阳举行。
与会同志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工作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发挥地区优势和全国综合平衡的关系等问题,认为地区优势的发挥应该收到提高全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
这次经济理论问题讨论会是由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辽宁省计委经济研究所联合发起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许涤新、薛暮桥、于光远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经济学家、教授、学者、计划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共一百七十多人。会议收到的论文有六十多篇。
会议首先讨论了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大家认为,过去综合平衡工作没有搞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犯了“左”的错误。在“左”的思想的指导下,生产建设违背经济规律,脱离我国的实际,超越了客观的可能。大家还列举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问题上存在的一些“左”的表现:搞高指标、高积累;重速度,轻平衡;重基建,轻生产;重生产,轻生活;把实事求是、留有余地的综合平衡斥之为消极平衡,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对于发挥地区优势和全国综合平衡的关系问题,与会同志专门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一个地区的优势究竟是什么,只有从全国范围内,把它放在国民经济的全局中才能够看清楚。如果把发挥地区优势这个方针仅仅理解为利用本地区的有利条件来给本地区增加经济收入,这是一种误解。如当前出现的大厂吃不饱、小厂到处搞,盲目办小烟厂、小酒厂等现象,就是没有正确地贯彻发挥地区优势的表现。有的同志明确指出,地区优势的发挥应该起到提高全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与会同志还讨论了在今年国民经济调整中,如何搞好综合平衡的问题。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消灭财政赤字,同时要调整好农轻重、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强调要加快发展农业、轻工业,降低重工业的比重。不过在调整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时,不能操之过急。有的同志还提出要注意解决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