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东京的“人材银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6
第7版()
专栏:日本通讯

东京的“人材银行”
新华社记者 俞宜国 王守荣
现代化的企业,要求拥有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具有专门知识、丰富经验的人又想取得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日本出现了“人材银行”这样一种介绍职业的机构。这对人材的合理流动、才能的充分发挥起了有益作用。随着知识集约型企业的发展,人材银行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日本有一种介绍职业的机构,叫做“人材银行”。这个机构究竟是怎样开展业务的,取得了什么成绩?最近,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前往“东京人材银行”采访。东京人材银行的负责人铃木和两角先生向我们介绍了“银行”的概况。
东京人材银行成立于1967年7月,正是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度发展的时候。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机构呢?铃木说,在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变化的情况下走现代化道路的企业,必然要求拥有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具有专门知识、丰富经验的人材,总是要寻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人材银行就是为了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而设立的。它的服务对象,是四十岁以上的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一、担任过课长以上职务的管理人材;二、电气、机械、化学、建筑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材;三、医生、编辑、翻译(口译或笔译)等专门人材。
和东京人材银行同时设立的,还有大阪人材银行和名古屋人材银行。目前在全日本,总共设有25所人材银行。其中东京人材银行面向全国,全国各地都有人前来登记,“把自己的能力资产存入银行”。
据介绍,人材银行的作用,就是在“求职者”和“求人者”之间搭桥。铃木说:“求职者到银行来填写‘求职登记表’;求人者到银行来填写‘求人卡’。银行按照求人者方面的要求向它介绍求职者(一般向求人者方面提供的名单多于它所要求录用的名额,以供挑选)。求人者方面初步选中对象后,银行就把这样的求职者找来,让他看求人者方面填写的‘求人卡’,同他从容认真地商量。如果求职者表示同意,银行再告诉求人者方面,让双方约时间面谈;如果双方洽谈成功,银行的工作就告完成。”
我们看了人材银行的“求人卡”和“求职登记表”这两种表格,“求人卡”分“所需要的人材”和“求人者情况”两大栏,前者包括职业种类地位、采用人数、工资条件、职务内容、资格、学历等九项,后者包括单位名称、所在地、资本金额、事业内容、工作时间、休假日、面谈负责人姓名等十项。表明求职者的能力、资格等情况的“求职登记表”开列了希望得到的职务、经验概要、学历、年龄、希望月收入额、有无配偶、可否迁居、居住地点、希望服务的地点、健康状况、主要职历、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内容、有何执照等14项。为了不给求职者因寻求称心的职业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求职登记表”上不填写姓名、具体居住地址以及原工作单位。这些只有银行方面知道,由银行负责保密。
据统计,东京人材银行自成立以来,到今年9月为止,登记求职的达84,152人,征求人材的企事业单位征求的名额是45,404人;银行介绍成功的是16,951人。
人材银行负责人说,向人材银行登记“求人”的主要是职工不满三百人的中小企业,这是因为大企业可以直接招考大学生和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或在企业内部培养自己的人材;而中小企业没有这种条件,只好通过人材银行这样的途径挑选。
两角先生认为,人材银行在人材的流动、才能的发挥方面起了有益的作用。他还说:“从日本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今后知识集约型企业将越来越占更大的比重。因此,人材银行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