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鬼蜮的勾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6
第7版()
专栏:连载

鬼蜮的勾当
(三)为了悄悄地把人干掉
入侵海地失败以后,沃贝尔和一位叫英格拉姆的“科学家”合作研制出一种微型无声冲锋枪。它有两个型号,M—10和M—11,都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射速快和几乎无声的优点,非常适用于暗杀和防身。
大批生产这种枪可以赚大钱。沃贝尔带着样品乘着他的私人喷气机到处寻找愿意投资的阔佬。他在许多金融大亨的办公室里当场进行射击表演,还把他们请到自己在亚特兰大市附近的“农场”,让那些人亲自放一放这种枪。结果, 29个大亨一下子就掏出了700万美元,组成了以广告业大王里夫斯三世为董事长的匡特姆公司(后改名“军械公司”),任命沃贝尔为总经理。
许多投资于生产这种暗杀武器的阔佬不肯透露姓名,匡特姆公司在纽约和华盛顿的办事处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也都是假的。据透露,投资者中有粮食大王、大都会剧院前董事长、冰激凌公司的老板、有名的贵妇人,甚至还有协和神学院的董事。投资的人并不都是公开的保守派,亿万富翁斯图尔特·莫特就是“和平基金会”的理事、“民主制度研究会”的董事、洛克菲勒和麦戈文的支持者和以“神奇的基督徒”著称的“慈善家”。他说,他投资于生产暗杀武器,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噪音”。其实,这只是他的拙劣的借口。
股东们本来希望美国陆军会成为这种枪的最大主顾,就安排刚刚退役的陆军器材司令部研究发展和工程指导部武器处处长伍德上校当了分公司的董事长。没想到伍德的后任揭发了伍德与匡特姆公司之间的舞弊关系,陆军做出了推迟换用这种枪的决定。但是,美国警方的特种部队、财政部的经济情报局、当然还有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都做了这种枪的大宗买主。
这种枪还卖给了四十多个国家的警察和军队,运到了布鲁塞尔、加拉加斯、汉城和特拉维夫……成千上万被暗害的人的鲜血变成了美国股东们的财富,变成了贵妇人身上的珠宝。
美国国务院曾禁止把这种无声的武器消音器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因为他们害怕美国官员在那里被暗杀。他们的哲学是:“自己活,让别人死”。
1973年,财东们嫌沃贝尔替他们赚的钱还不够多,借口他重用不内行的子女,把他撵走了,但把库存的14,000枝枪分了一半给他。沃贝尔就以这些枪为股金,另外成立了一家“国际防务公司”,不仅通过世界各地的黑帮组织私售军火,还直接招揽半军事性的特工生意。于是,老财东们的“军械公司”和沃贝尔的“防务公司”都为把更多的人悄悄地干掉而生产着、经营着……赚着大笔大笔的钱。(待续)顾健文 徐锡林图(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