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珍惜孩子的天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6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珍惜孩子的天赋
陈莲
三年前,有个六岁的女孩登台唱歌。因为她从演唱曲目、动作眼神,直到衣着服饰完全模仿郭兰英,而获有“小郭兰英”之称。记得那是在新年的前夕,我从电视屏幕上看见这个小女孩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向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唱《绣金匾》、《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等歌曲,她的幼嫩的嗓音,含泪的表情,稚气的身影与这些歌曲的意境、音乐语言和篇幅是那样的不谐调,使我感慨万分。多么有天赋的孩子啊!如果不具备对音乐的相当的理解力、记忆力和表现力,怎么能把郭兰英的演唱模仿得如此维妙维肖?可我同时又感到深深的遗憾和不平!为什么不能为孩子选择和创作表达儿童生活情趣的歌给他们唱,而非要让六岁的孩子去模仿近乎她祖母一辈的成年人唱歌呢?
今年,又是新年的前后,还是在电视屏幕上,由北京电视台多次播放了另一个小女孩的演唱。坦白地说,如果不仔细端详,我很难相信,这孩子只有十三岁。不用说那浓妆艳抹的装束早已失去了孩子的纯真和直朴,所唱的歌,不论是新创作还是风味很浓的传统民歌,甚至是儿童歌曲,一律使用轻声、送气、低音区,近话筒并带着哭腔,挑逗性的声调去唱。吐字行腔那种矫揉造作,在目前国内舞台上也是很少见到的。至于《草帽歌》这样的曲目,原本是借一件离奇的凶杀案暴露日本社会深刻的痛苦的电影主题歌,远不是一个十三岁女孩所能理解的,而她却也以她唱法的奇特赢得了“欢呼”。
我痛惜这孩子的天赋。据说当初在那文化被革了命的年代,学校里没有书读,父母愿她能受些教育,从幼年起就培养她学二胡。如今她已是一个部队文工团的乐队队员了。本来她或许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演奏家,但那绝不会如登台模仿港台歌星这般轻而易举。单就那弓法、技巧就得花费多少苦功,演奏传统名曲所需的文化、音乐修养是无底的,够人琢磨一辈子,更何况还要去创作、发展、革新呢?
模仿是学习的起步。天赋高,模仿力强,纯洁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从小接触什么样的文化,将对他的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真心爱护儿童,珍惜天才的人,绝不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去学商品文化那种粗俗的情调,去做换取掌声和金钱的工具,须知这后果就不仅是贻误了一个孩子的天赋,而且将毁坏了这一代青少年的情操。
由此我又想到,我们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的、可以让孩子们自演自唱的好作品。我记起美国的音乐剧《音乐之声》中《哆、?、咪》等歌曲,那活泼的音乐,孩子们清脆的童声夹杂着他们天真的笑语是多么令人动情啊!我小时候听过黎锦晖的《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演过乔羽、刘炽的《果园姐妹》。参加少年广播合唱团,我们唱过郑律成的《我们多么幸福》、马可的《燕子》、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刘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虽已事隔二十几年,这些歌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那些优美、亲切的旋律,就使我想起我们充满理想幸福的童年。好的作品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增长知识,也能使他们的天赋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无疑,这样的作品现在是太少了。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爱护儿童,珍惜孩子的天赋吧!
为了孩子,努力创作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