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茶馆》在西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6
第8版()
专栏:连载

《茶馆》在西欧 〔西德〕乌韦·克劳特
“你们的戏是世界水平的”
如果说在头两天演员们对演出的成功还感到有些怀疑,那么疑云很快就被驱散了。他们很快变得不那么怯场,而且增强了信心。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从一个剧院到另一个剧院,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你可以这么说:《茶馆》“征服了”欧洲。在汉诺威,演出一结束,剧院院长就冲到后台,连头上的耳机也来不及取下来。他对演员们大声说道:“你们全是主角!没有一个是配角!你们的戏是世界水平的。你们可以把它带到全世界任何地方上演!”
听到这样由衷的赞美,每个人都感到十分高兴。演出团的一些人对我说:“西德报纸发表称赞我们的文章,是出于礼貌,是因为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他们也很快发现他们的看法不对头。在我们访问西德的同时,另一个国家的话剧团也首次到那里演出一个话剧。但是,无论是对那个话剧还是对他们的表演,西德戏剧评论家都毫无兴趣,也没有任何积极的反应,尽管他们称颂这个剧团的访问演出增进了他们两国之间的友谊。一个人对某个国家的文艺作品持批评态度,并不意味着他对那个国家持批评态度。如果评论家们和观众不喜欢《茶馆》,他们毫无疑问地会在他们的文章和谈话中表达出来。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搜集了将近200家西德报纸发表的文章,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报纸,有的属于我们访问过的城市,有的来自我们没有去过的城市。在西德巡回演出的车上,翻译通过麦克风给大家读报纸上有关我们演出的评论文章。我们发现,无论是报界、观众还是外国同行都不是只注意剧情,更多的是谈论他们对导演、表演技巧、布景、服装和灯光等方面的看法。报纸上也不是只提一两个主要演员的名字,而是经常提到许多演员的名字。他们称赞已故导演焦菊隐和现导演夏淳的技艺“完美、精湛、无出其右”;王文冲和宋垠设计的布景“抓住了恰如其分的气氛”,“写实主义地反映了环境特征”。著名演员于是之的表演技巧“变化无穷”;“观看这人物从青年到老年的变化以及他在那样一个专横的世界中为生存而挣扎的情景,实在令人惊叹不已”。童超扮演的庞太监“奇异地反映了他体态臃肿、女性化的特性和意淫的变态心理”,因而受到称赞。饰演庞太监的侍从小牛儿的吕中“成功地塑造了毫无表情的神态”,受到夸奖。李大千、林连昆把两个特务“贪污腐化、穷凶极恶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谢延宁扮演的丁宝、胡宗温扮的康顺子、蓝天野扮的秦仲义、李翔扮的跑堂的李三、郑榕扮的常四爷、黄宗洛扮的松二爷、童弟扮的傻杨和其他所有的演员,都以他们高超的表演技巧博得好评。许多评论家盛赞中国演员们的“卓绝的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在欧洲剧团的演出中再也看不到这样高度的整体性和默契而感到遗憾。扮演父子两代角色的演员,如饰刘麻子的英若诚、饰唐铁嘴的张瞳和饰二德子的李源,也受到了称赞,报纸上称英若诚是“了不起的英若诚”。茶馆掌柜王利发、卖花生米的常四爷和破落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三个老人最后聚在一起埋葬过去、茶馆和他们自己的场面,产生了极其强大的感染力。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