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落实经济政策 建立生产责任制 阜阳地区农民收入增一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7
第1版()
专栏:

落实经济政策 建立生产责任制
阜阳地区农民收入增一倍
据新华社合肥1月16日电 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农村经济政策仅仅两年,安徽省有名的贫穷落后的阜阳地区,有近千万农民集体分配收入增加了一倍。
地处淮北平原中部的阜阳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但是二十多年来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很低,生活十分贫困。1978年,全地区近千万农民从集体分得的收入,每人平均只有33元。
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地区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经济面貌迅速改变。全地区的粮食生产,虽然连续两年受到严重自然灾害的袭击,总产量基本上仍能保持1978年的丰收水平。而在多种经营方面,由于突破了种种束缚,发展非常迅速。1980年,全地区除芝麻因受雨涝过重减产外,其他经济作物增产幅度都很大。棉花年产42万担,比1978年增长两成。花生年产54万担,比1978年增长四倍多。油菜籽年产46万担,比1978年增长10倍多。蚕茧也有成倍的增长。
在饲养业方面,生猪、羊、兔子也发展较多。这两年大牲畜的发展也很可观。据有关部门调查,1980年阜阳地区农民收入,已由1978年的人均33元提高到65元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