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生产队长董掰子热心为社员谋利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7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生产队长董掰子热心为社员谋利益
董掰子接任生产队长整整十年了。
1970年他“上任”的时候,“四人帮”横行,到处乱糟糟,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他所在的河南孟津县麻屯公社董村大队二队的劳动日值只有一角一分钱,穷得出了名。当时,社员们经济生活非常困难,思想动荡不宁,使他坐立不安。
董掰子过去在新疆畜牧场干过六年,有饲养牲畜的经验。他看到城乡市场上猪肉供应紧张,便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大家开辟一些财路,于是就动员社员养猪。那时,社员私人养猪同其它家庭副业一样,被看作“资本主义自发因素”,不少人有顾虑。董掰子一边发动群众,并自己带头买了一头“金华”良种猪。社员们一看队长带了头,又会养猪,纷纷要求他代买猪娃,从此全队的养猪事业逐步发展起来了。
猪多了,饲料有了困难。除队里拨给社员一些饲料外,董掰子从面粉厂买回麦麸分给社员。猪生了病,他都给代治,或者请兽医给医治。全队养猪的成活率很高,基本上是喂一头成一头,社员们都很高兴。1979年,全队向国家交售肉猪57头,每户平均三头,每人平均向国家交售商品肉124斤,年底还存栏60头。
后来,一时出现了“卖猪难”的问题。董掰子想,要让大家富起来,光靠养猪这一条路是不够的。他根据本队离洛阳市和县城较近的有利条件,又带头发展奶牛奶羊。他自己买回一头奶牛喂养,又召开队委会研究,由生产队借出1,960元扶助社员买奶牛。为了帮助困难较大的六户养牛,他到信用社联系贷款2,400元。由于奶牛奶羊的发展,大部分社员都富裕起来了。
为了让大家共同富起来,董掰子动员劳力多的户养牛也养猪,劳力少的户只养奶牛,缺乏劳力的户养肉牛。最近他专程到外地买回了五头肉牛娃,分给了劳力缺乏的社员户饲养。
畜多肥多,加上实行联产责任制,农业生产也发展了。1980年全队粮食总产增加26,467斤,劳动日值可达六角以上。全队19户,集体分配现金和社员家庭副业收入,可达千元以上的五户,二千至三千元的三户,四千至五千元的三户,八千元的一户,万元以上的一户,社员们在信用社存款一万多元。群众都赞扬董掰子是热心为社员谋利益的好队长。
洛森才
编后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从农业合作化流行至今的这句话,说明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生产和生活,都在互相比较着、影响着,说明基层干部的榜样作用,对于带动社员搞好生产,十分重要。董掰子任队长十年,时刻为集体和社员操心,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大家谋利益。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我们的农村中有千千万万基层干部,都在辛勤地工作着,只要尽心尽力发挥带头作用和领导作用,集体经济定能办好,穷困面貌定能改变,社员也一定可以更快富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