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搞好普通中学的调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7
第3版()
专栏:群言堂

搞好普通中学的调整
辽宁省教育局 郭健夫
当前,应该搞好普通中学的调整。我想结合辽宁的实践,发表点意见。
一、压缩高中,加强初中
为什么要压缩高中?因为目前高中数量太多,没有条件办好。一是没有足够的胜任教师。十年动乱期间,高中盲目发展,拿辽宁来说,城镇普及高中,农村社社办高中,1976年统计,高中在校生是“文化大革命”前的18倍,而胜任教师基本没增加,骨干教师还有所减少。二是没有足够的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辽宁1980年初中升十年制高中的学生及格率,只有21%。三是经费设备不足。因此,很多高中不合格,大多数高中毕业生文化知识达不到要求,又无就业能力。同时,由于高中盲目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胜任教初中的教师,使初中质量严重下降。多年证明,这样办高中,实在不上算。
压缩高中,既可以提高高中的教学质量,也可以加强初中。两年来,辽宁省根据当前的条件,压缩高中招生数量,调整中学布局。农村由社社办高中改为一个县办几所高中,城镇改一部分高中为初中。全省高完中,1976年是2,446所,到1980年秋季开学时,已调整到998所,十年制高中招生已控制到15万名以下。经过调整,加强了重点中学和初中的师资力量,仅锦州、丹东、朝阳三个市地统计,1980年秋季开学时就给重点中学加派质量比较高的教师348名,从高中调到初中任教师的1,594名。这样,高中、初中能够胜任的教师比例都增加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压缩普通高中,也有利于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辽宁省在压缩普通高中招生的同时,积极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两年来通过创办、联办等形式,已经办起职业(农业)中学、职业技术学校七百多所。1980年相当于高中阶段的学校招生,职业性(农业)学校学生数已由2.2%上升到20%以上。
普通高中招生数压到多少合适?这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当然也要考虑需要。我认为,普通高中招生数,最低不得少于大学招生的三倍,师资等条件具备的地方,也可以多办一些,但不能盲目地去办。
压缩普通高中需要解决几个认识问题:
(一)有人认为,普通高中招生少了,要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应该明确,办普通高中是为了向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和为社会培养有较高文化科学知识的技术和劳动后备力量;缓和就业压力,主要应该通过各行各业发展职业学校来解决。(二)有人认为,普通高中是否压缩太多了?拿辽宁来说,现在十年制高中每年招生压缩到15万,在校生还是“文化大革命”前的四倍多。根据量力而行的精神,还应该继续调整。(三)压缩普通高中是否不符合八十年代教育事业要有个大发展的精神?我认为,现在中小学教育状况是头重脚轻根底浅。改变这种状况,先把小学和初中基础打好,这样,升高中、上职业学校,广开学路才有条件,八十年代教育事业大发展才能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二、摘掉小学初中帽,提高初中质量
十年动乱期间,中学盲目发展的再一个表现,是大队队队办初中。大队办初中,一般都是小学戴初中帽,既影响小学工作,又不能保证初中质量。这种初中班,一般是初中一二年级,学额多数不足,教师编制小,一个教师教两三门课,有的教四门,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这是当前农村中学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适当调整,四五里地之间几个大队的初中班,联合起来办,既不影响学生就近上学,也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把道理说清楚,群众是拥护这样做的。辽宁省有八千多所小学戴初中帽,已摘掉四千多所。各地还在积极创造条件,除偏僻地区外,都要因地制宜,逐步调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