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阅读
  • 0回复

高等教育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访问西德法国美国高等学校观感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7
第3版()
专栏:

高等教育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访问西德法国美国高等学校观感之二
北京大学 张龙翔 清华大学 张维
在这次访问中,我们特别注意了解西德、法国、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资我们借鉴。集中起来,感到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发展高等教育必须从整个教育体制出发,作出规划。
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需要有各行各业、受过各种类型和不同水平教育的专业队伍。这样可以使全国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合理利用。西德、法国、美国教育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其共同点,则都是根据本国社会的需要形成了一整套由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在职成人教育构成的教育体制。其中,西德的教育体制更加多样化,适应性更强。西德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都有职业教育系统的学校,培养工业、农业、商业、手工业、卫生事业、公共事业、服务性行业等各行各业的人员。据1978年统计,西德大学和大专学校共有94.6万学生,而各种职业学校则有1,517万学生,两者相比为1:16。这个数字说明,在西德职业教育十分发达。
一个完整的教育体制一方面必须与国民经济计划相适应,另一方面对于各类学校和需要培养的各类人才要有合理的比例。我国教育体制受到“四人帮”的破坏极为严重。“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应有的批判。现在我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结构,几乎都是单一的。原有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很大的摧残。职业教育极不发达。这给青年就学、就业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们在考虑发展高等教育时,不仅要考虑高等教育本身的结构,还必须从整个体制出发,对初等、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在职成人教育加以统盘考虑,作出规划,逐步调整现行教育体制。
(二)高等教育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西德、法国、美国近二十年来高等教育都有很大发展。美国1960年各类高等学校共有学生358万人,1978年发展到1,126万人,增长了二倍多。西德1960年只有大学生29.1万人,1978年达到94.6万人,为1960年的三倍多。西德、法国、美国高等教育这样的迅速发展,固然满足了人才的需要,但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首先是教师质量有所下降,合格教授的成长,赶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法国十五年来大学教授、副教授由八千人扩充到四万人。因此,他们认为教授质量不能保证。西德因学生人数猛增,而高等学校教师的成长又跟不上,只能加重在职教授的教学负担,因此影响了科学研究,这就有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其次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大学毕业生增加过快,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为了生活,只好去做不需要大学毕业生做的工作,这就形成人才的降格使用。
再次是财力、物力问题。西德、法国、美国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三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在全世界前五名之列,对高等教育投资很大。例如,美国1977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8,872亿美元,教育支出1,412亿美元。因此这个问题不很严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还不发达,这个问题可能更为严重。
总之,高等教育在八十年代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但在规划时,既要考虑到需要,更要考虑到可能;既要考虑到数量,更要考虑到质量。我们要吸取本国的经验教训,也要借鉴国外近二十年来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教训,尤其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这个问题必须谨慎、妥善地加以解决,使我国教育事业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健康发展。
(三)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中知识分子的作用。
西德、法国、美国高等学校中都拥有大量的教授、教师。德、法两国政府和社会对教授都比较尊重,物质待遇也比较高,因此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比较稳定,质量比较整齐。在美国,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待遇偏低,社会地位有些下降。因此近几年优秀的新生力量不愿留校任教,各校都反映缺乏年轻师资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长此下去,对一个国家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工作条件很差,工资待遇也偏低。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注意,并且正在采取措施改善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我们相信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也必将逐步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