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年终分配的这一天——云南楚雄县鹿城镇尹家嘴生产队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7
第4版()
专栏:通讯

年终分配的这一天
——云南楚雄县鹿城镇尹家嘴生产队见闻
1980年12月25日,是云南省楚雄县鹿城镇尹家嘴生产队年终分配的日子。这一天,这个生产队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比逢年过节还热闹。
实行生产责任制 孙家礼如虎添翼
生产队会计室外边的墙上,贴着年终现金分配表。人们正围在表前议论纷纷,突然有个社员指着表叫起来:“你们看,孙家礼一个人挣的工分就能分一千三百多元哩!”周围人群里立刻发出一阵“啧、啧”的羡慕声。
孙家礼身强力壮,是个棒劳动力。但是过去,他每天从早干到晚,所得也不比别人高多少。如今,队里实行专业分工、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他如虎添翼,一下子奔到了众人的前头。队里分配他在砖瓦厂打砖瓦,每天踏着星星上工,担着月亮回家。中午、晚上两顿饭,都是爱人或孩子给他送到工地吃。队里规定每个劳力每月打砖18,000块,他一个月打了四五万块,八个月就拿奖金180元。他爱人任秀英,也是个劳动好手,在队里养猪场工作。这次分配,他们两口加两个小孩子共分得口粮2,956.5斤,现金2,127元。
象孙家礼这样的社员,在全队171户中,并非少数。全年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农户,共有121户,占全队总户数的70%以上。
困难户“枯木逢春” 谢琼英流下幸福泪
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手里捏着厚厚一叠人民币,从会计室里走出来,突然流下眼泪。
这是喜悦的眼泪。
这个女社员名叫谢琼英,丈夫叫谢开云,已六十多岁了。老两口只有一个14岁的孩子。谢开云的手因风湿病致残,重活干不了,轻活又没得干。一家三口,年年短集体粮款,生活艰难。1979年,队里实行专业分工、联产计酬责任制,根据谢开云夫妻俩的实际情况安排了活计。谢开云到果园看果树,每天记8分工,谢琼英在砖瓦厂?牛踩泥,每天记10分工,14岁的儿子谢连云也和妈妈安排在一起,每天记5分工。这样一来,谢琼英一家好象“枯木逢春”。1979年,全家收入四百多元,1980年又分得现金七百五十多元。谢琼英在分配会上,手里拿着大把票子,想起往日的艰辛,不由地高兴得哭了。
124户社员一天存款73,349元
鹿城镇信用社在尹家嘴生产队年终分配那天,派了一个营业员到队里为社员办理存款手续。这一天,可忙坏了这位营业员。
不少社员挤在他的桌前,一叠叠的钱往他面前递:
“我存一千二!”
“我存一千五!”
“我要存活期!”
“我要存定期!”
营业员一面打算盘,一面数票子,一会填单子,一会写收据,嘴里还不断地说:“大家不要挤,一个个挨着来!”
社员沈印红一下子存了1,500元,他拿着存折,乐得胡子一翘一翘的。他说:“我家今年粮食分了四千七百多斤,钱分了一千九百多元,全家七口人,年猪也杀好了。留下几百块钱添点吃的用的,剩下的存起来稳妥妥的。”
到了下午,营业员一算,全队有124户人家存了款,总额达73,349元。他乐了:“嘿,我今天也是个‘大丰收’啊!”
新华社记者 张 立
新华社通讯员 杨成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