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沉潜于角色之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7
第8版()
专栏:艺术杂谈

“沉潜于角色之中”
刘桂馨
我国古代论及演出,提倡“沉潜于角色之中,放浪于形体之外”;已故著名戏剧家洪深先生,在谈及演出问题时,也曾深刻地指出:“要演人,不要演戏!”这些言论,很值得深思。
好的演员,其成功处,最根本的在于塑造了活生生的人。这人可以是难得的典型,也可以是尚未构成典型,但却的的确确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观众见到了他们,就会联想到自己接触过的人们。
“演人”,是指演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而“演戏”,则只是敷演出规定的情节。两者的艺术感染力,自然是绝不相同的。前者抓住了戏剧的本质,后者则只抓住了一点点皮毛。前者是真实的、深刻的、自然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且耐人回味;后者是虚假的、浅陋的、做作的,当然不易引起观众共鸣,经不起咀嚼。
一个优秀的演员,由于注重“演人”,当人们一提到他们的名字,就立刻想到他们所塑造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会使观众觉得象一些平庸演员那样:“总是一出戏的模样”。人们一见到梅兰芳这个名字,跟着就会想起杨贵妃、赵艳容、虞姬、穆桂英等艺术形象。一见到赵丹这个名字,跟着就会想到林则徐、李时珍、聂耳、许云峰等艺术形象。观众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艺术联想,显然是与他们着力于“演人”分不开的。
应该承认,一个剧本为角色所提供的表演天地,往往是有限度的。当然,优秀的剧作者,会为演员提供最丰富的形象依据。但一般的、众多的剧作者,显然还很难完成这样艰巨的使命。有的导演要演员为角色写自传,就是强调演员尽力把剧作者隐匿了的潜台词挖掘出来,并按照情节的发展,形成合乎逻辑的行动线。这时,实质上已经是侧重于“演人”了。
我觉得现在某些舞台和银幕上,恰恰是“演戏”者多,“演人”者少。一些演员只知背台词,串故事,演来形象飘忽。满台上只见情节浪花的翻卷,却不见形象性格的深化。隔不几日,观众就将他(或她)所扮演的形象全然忘却了,又何谈感人至深、没齿不忘呢。正因为这样,我们希望演员们,特别是青年演员,有必要牢记“沉潜于角色之中”、“要演人,不要演戏!”的箴言,在“演人”上多下一些功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