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8
第2版()
专栏:杂谈

“后天下之乐而乐”
徐逊
《人民日报》1月11日头版,以《鲁西北一年大翻身农民喜洋洋》为题,报道了鲁西北四个地区去年棉花空前丰收,对国家贡献、集体积累和社员分配都有较大增长,农民人均分配比上年增加80%,社员收入普遍增加。消息引用社员的话说,“棉花所以取得大丰收,一是党中央路线政策好;二是科学技术有提高;三是老天帮忙也不少。”
这种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读后总觉得还缺了一些什么。细看二版的通讯《多年愁容换笑颜》后,问题得到了回答。显然,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有一大批能够体会农民愿望和要求,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的好干部。这些同志,意识到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职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和广大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当然,这不能以此居功,忽视群众的力量。但是,就在这些地区,也有少数干部不是为社员着想,在那里打自己的小算盘。某公社,去年棉花丰收,超产幅度很大,社员还未得到实际利益,公社干部就来弄几斤棉花把自己的被子套一套,大队干部则派人买来13块海鸥牌手表,一人带上一块。这里另一个公社扣留社员的棉花款几万元,给干部的奖金太多,而分配时干部工分又比社员多,结果,一些作风不正的干部倒先富裕起来了。这种情况引起了社员的不满。
丰收以后干部先伸手,结果是一些人少劳多得,挫伤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要改善社、队的财务管理,做到账目清楚、收支合理,订立和健全制度,防止一些思想不端正的干部从中渔利。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社、队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社、队干部懂得,国家的经济情况好了,人民的生活提高了,自己的生活也自然会得到改善。如果自己先好,一味想“自己先富起来”,甚至采取一“平”二“调”等,侵占社员群众利益的办法来改善自己的经济,那就大错特错了。
社员群众把我们选出来担任社队领导职务,是要我们为他们办事。我们社、队干部是社员的公仆,何况社队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社员把权力交给我们,是要我们带领他们一起奋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决不能利用职务谋私利,损公肥私。在我们国家还存在着困难,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更要求我们社、队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特别需要提倡先公后私、廉洁奉公的精神,身体力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