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东北文艺工作的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24
第3版()
专栏:

  东北文艺工作的新气象
本报记者 柏生
不久前记者会到了东北文艺作家、东北文联主席刘芝明同志,他介绍了半年来东北文艺工作的情况。
为经济建设服务
从去年全国文代大会和东北文代大会以后,东北文艺界明确的规定了文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总方针。在这个正确的方针指导下,东北文艺界比以前更充满了新的活力和信心,而且已经在东北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开始有了表现新时代新气象的具有新风格的创作。
东北文艺工作者配合当前国家政治经济的新任务,制订了自己的创作计划。各地文工团和各地文联创作小组,也进行了新的创作。有十余个职业作家和四十几个业余作家,半年中已完成了五十八万五千余字的创作。许多作家深入工厂或农村去体验新的生活,创作了一些在国家建设中的新的英雄形象,如小说、话剧方面有马加的《开不败的花朵》、江帆的《女厂长》、韶华的《回到矿山去》、节操的《山沟妇女》、众牛的《上学》、蓝澄的《郭大夫》、韩彤、里扬的《电焊机》、旅大工人与业余剧团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装卸》、《后悔来不及》,美术方面如齐齐哈尔铁路工会工人出身的潘晴舸画的“毛主席画像”和工矿宣传鼓动工作中的许多新美术创作,如《保证台台打上钢印》《为装配十台标准品而奋斗》等。这些新的作品都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巨大的群众文艺大军
同时,广泛的富有生动内容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在各工厂、矿山和农村也发展起来了。据不完全的统计,东北业余剧团就有七千三百九十八个,团员有二十万人以上。今年半年中他们创作的作品已有一千九百多篇,其中已经发表的作品有六百三十六篇,各地共演出各种剧艺十八万七千多次,观众达一千八百六十四万余人。这一支文艺大军,表现了无限新鲜活泼的创作力量。
在东北文联的领导下,东北出版了《东北文艺》和《群众文艺》两种刊物,在文艺创作运动中间起着骨干和领导作用。它们的内容也逐渐充实了。过去东北《文艺战线》总是感到稿子不够,但今年《东北文艺》的稿子却非常拥挤,新的创作者愈来愈多。在《东北文艺》的领导下,已组成了一个东北文学研究班,把六十多个爱好写作,常常写稿的业余文艺工作者都组织起来了。大家在一起研究创作和分析作品,搞的非常有劲有生气。
在文艺批评方面,东北这半年来主要是介绍新的东西,用好的典型来鼓励大家,指出努力的方向,把批评与鼓励相结合。东北文联为了帮助文艺工作者提高创作的水平,曾采取一种办法:对某些准备写作的文艺工作者,让他们首先写出提纲,然后召开文艺工作者的座谈会,大家提供意见,使作品能更完整。
今年十月里,东北准备来一次文艺竞赛大会,以交流经验,互相学习,鼓励创作,开展更广泛的文艺运动。使文艺更好的为生产服务。竞赛的内容包括戏剧(舞蹈在内)、音乐、美术、戏曲等各方面。这将是东北文艺走向新阶段中的一次大检阅。
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今后东北的文艺工作,将在适合东北经济建设的方针下,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一步,重点放在工矿方面的文艺工作上。
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东北人民对文艺工作已有了新的要求。已经进入经济建设新时期的人民大众,特别是工人和农民,在生产战线上表现了卓越的成就,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不断涌现,这就给东北文艺界带来了无限广阔自由创作的新天地。与此同时,人民大众的要求也提高了,他们已不喜欢那些没有新鲜感觉的作品了。例如那些光是写二流子转变的老一套的作品,群众一看就不高兴。因为翻身后的群众,尤其是工人、农民,在新建设时期的生产热潮下,他们已不愿意再看到那些光写他们停留在受压迫阶段上的东西了。他们要求写他们当家做主人的新姿态,表现他们参加新的生产建设中的英雄气概。因此也就需要将文艺运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