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从回乡知识青年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8
第3版()
专栏:

从回乡知识青年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一方面一些县、社、队干部为农村缺乏农业科技人才而焦急;另一方面,大批知识青年为不能发挥作用而感到苦恼。这就是我们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
榆次县10个公社的二百余名国家干部中,大专和中专毕业生还不到10名。全县12万农业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也只有三四十名。近几年来,国家每年分配给这个县的农业技术人员也不过二三名。但是榆次县柬阳公社22,500人中,有高初中毕业生四千五百余人。只要经过必要的训练和培养,这些人就能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西范大队回乡知识青年毕六一,1971年初中毕业回乡后,担任大队的科研队队长,科学种田搞得好,同时贯彻党的政策,去年,这个大队的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棉花亩产105斤。现在,他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柬阳公社书记张栓林同志说:“过去我们也是‘当地尽夫子,却四海去找圣人’。找来找去没结果,逼得我们走投无路。眼睛朝下一看,发现人才多得很,只要稍加培训,就能大有作为。现在看来,就地取材,积极培养,这是一条投资小,见效快,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好办法!”
回乡知识青年们提出了这样几点建议:
一、县、社、队领导,应该重视回乡知识青年,信任、培养、使用他们。根据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因地制宜地成立土壤、植保、育种、机修、沼气和太阳能利用等各种各样的进修研究和实验小组。把学习、实验和当地生产结合起来。
二、要为回乡知识青年创造学习条件,如成立农中或业余技术学校,开设业余专业技术班、短训班、技术讲座等。以自学和互教互学为主,并请当地或上级科研、农林牧等部门的科技人员进行辅导。
三、对搞良种的,要拨给点土地;搞林业栽培的,要划给点荒坡;搞气象的,要给购置点仪器。总之,要给点用武的场所,花点学费。
四、对于在生产和科研中做出贡献的青年,应给予表彰和奖励;贡献较大的,可授予农民技术员称号,发给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待遇。
山西榆次县委通讯组
张正国 李思荣 骆士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