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青年农民育种家宋其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8
第3版()
专栏:

青年农民育种家宋其铭
农民育种家宋其铭,是江苏吴江县同里公社万红大队六队农技员。一九六八年以来,他十几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水稻育种上,先后进行了水稻品种内和品种间以及水稻与高粱杂交育种,经过八十多次试验,终于使水稻和高粱远缘杂交成功。经过几年来的分离繁殖,保持了高粱多粒型的特性,并向上海、江西、浙江、湖南、吉林、贵州、广州、新疆等八个省、市、区输出良种二十多万斤。从一九七二年开始,他又利用水稻和高粱杂交后代72—1为母本,选用特殊米质的“香粳糯”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的定向和培育,又获得了成功。初步定型为高粱稻香血糯“万紫”和“千红”两个新品种,为发展水稻生产作出了新的贡献。
宋其铭是个农中毕业生。为了培育水稻良种,他坚持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逐步掌握了水稻育种规律。一九六九年他在进行水稻和高粱远缘杂交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不知道高粱开花的时间。为此,他不分昼夜一连几天蹲在高粱地里观察,终于发现在气温三十一度的情况下,高粱在早晨五时十五分开花。为了加快水稻生长,他用牛皮纸糊了一个圆圈,把栽水稻的缸放在中间,装上一百瓦的电灯泡,作为“土暖房”加温加热促使水稻提前开花。终于顺利地进行了人工授粉,取得了水稻和高粱远缘杂交的成功。
宋其铭在培育水稻良种过程中,公而忘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原来他家里养兔比较多,每年收入二百多元。为了培育水稻良种,他说服爱人把养兔的缸和竹片拿来搞育种,把兔房改为暖房。平时他起早贪晚,埋头苦干,有时一人蹲在试验田,不顾蚊叮虫咬,观察水稻生长。他把自己全部精力花在育种工作上,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赞扬。
江苏吴江县委办公室 陈仲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