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1版()
专栏:社论

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
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全面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决定从今年起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的认真的调整。这是一件大事,它牵动全局,影响到各条战线、各个地区的工作,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这件事,议论这件事,是理所当然的。人们关心和议论的一个问题是:这次调整,是不是改变了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今后还要不要坚持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
大家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三中全会总的精神、总的指导方针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或者说,彻底纠正左倾错误,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了三中全会,才有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我们党才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有了三中全会,才有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才有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才有一系列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才有一系列改革的实施。两年多来我们在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说明,坚决贯彻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我们才能胜利,才能前进。
现在为什么要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的调整呢?本来,三中全会就指出,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破坏,我国国民经济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必须认真地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巩固的基础。三中全会后不久,党中央和国务院又提出了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但是由于许多同志对于调整的重要性认识不一致,也不深刻,没有摆脱长时期来“左”的错误指导方针的束缚,过去两年执行这个方针不够得力。结果,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基本建设战线没有按计划缩短,其他方面可以削减的开支也没有完全削减,财政赤字有所增加,物价难以稳定。整个国民经济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潜伏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危险。如果我们不下大的决心,采取果断措施,对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该退的不退或不退够,我们就不能取得全局的稳定和主动,我们的经济就不能在切实可靠的基地上稳步前进,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所以,这次调整,决不是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恰恰相反,是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正确方针、政策的继续和发展,是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纠正左倾错误的指导思想的进一步贯彻。如果要说有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改掉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的不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毛病,那就是下决心去掉不切实际的设想,去掉主观主义的高指标。而这正是三中全会的路线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
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抓调整,改革还搞不搞?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着手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果起了很好的作用,大大有利于经济形势的改善。调整与改革,都是三中全会的精神,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互相矛盾的一面。因此,改革要服从于调整,有利于调整,而不能妨碍调整。我们要很好地巩固改革的成绩,总结已有的经验,分析和解决在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凡是有利于经济调整的改革,都要继续进行;与调整有矛盾的,则应推迟、缓办。总的说来,在以调整为中心的一段时间内,改革的步骤要放慢一点,但这决不是在方向上有任何改变。
为了搞好这次国民经济的调整,必须加强党和国家集中统一的领导。历史经验证明,克服困难,都要求集中,特别是要求中央集中统一。但是,现在强调集中统一,决不是要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我们说的集中统一,是在扭转国民经济被动状况的重大调整措施上要高度集中统一,要服从中央的统一指挥,并不是什么都要集中,不是又把什么都搞得死死的。仍然要继续把经济搞活,发挥地方、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我们要反对和防止的是盲目性,是只顾本位利益、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破坏性的自发倾向。至于地方、基层单位和群众的正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但不应反对,而且应当加以保护和鼓励。
在党内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都是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发扬民主。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要继续做下去。当前我们要在继续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同时,加强纪律,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对一切无纪律、无政府、违反和破坏法制的现象进行纠正和斗争。这是完全必要的。不如此,就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实现经济调整的艰巨任务就没有保证。这并不是什么“收”。我们不但要坚定地、有步骤地继续进行经济制度的改革,而且要坚定地、有步骤地继续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包括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等等。这些改革的总的目的,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我们要继续坚持双百方针。我们既要安定团结,又要生动活泼。这些都是没有疑问的,怎么是“收”呢?至于少数敌对分子进行反革命活动,进行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活动,我们从来就主张不能放纵他们,而是要予以及时的打击。对于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反动言论,从来就没有什么“放”的问题,当然谈不上什么“收”。
搞好经济调整,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用很大的努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使党风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还没有根本好转。今后仍然要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六十年代初期那次调整所以收效很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风好,党的威信高。这次调整尽管物质条件比那时好得多,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只有依靠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同心同德,克服困难,才能顺利解决。某些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非常不利于恢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严重妨碍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继续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决纠正各种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是不能有所松懈的。
综上所述,三中全会确立的实事求是、纠正左倾错误的指导思想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没有变。不但上面提到的各项重大决策不会改变,其他如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等等,也不会改变。既然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变”了或者认为要“变”呢?这有种种原因。一种情况是,有些同志对党的方针、政策没有认真学习,没有严肃对待。他们既没有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的文件,又不去深入领会当前的调整方针,而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同志思想上有形而上学。三中全会总的精神是反对和纠正左倾错误,现在按照实际情况,在着重反“左”的同时,对确实出现的其他错误倾向加以纠正,这完全符合实事求是原则,有人却感到难以理解。三中全会文件明明指出,要强调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明明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有人偏要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对立起来,似乎强调必要的集中就是不要民主,强调法制就会妨碍民主。不把这种种形而上学观点去掉,就不能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还有,情况变化了,认识发展了,政策也会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这既是正常的又是必要的,决不是方向的改变。有人却认为政策“变”了,这是不正确的。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散布什么党的政策“变”了,是别有用心,唯恐天下不乱。对这种人,大家是应该提高警惕的。
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实行的是一套符合实际的新的政策,它既不同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那一套,许多方面也不同于“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政策。这一套合乎国情、顺乎民心,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方针、政策,党是不会改变的。今天没有改变,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也不会改变。我们不但不应改变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而且为了保证这次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三中全会以来的一切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全党同志、全国人民都有必要重温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便加深对这次调整的理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当好好考虑一下对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看看有何经验,有何教训,认识有无距离,有没有不理解、甚至误解或抵触的地方。认真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经验,对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正确地、坚决地贯彻执行当前的调整方针,是大有益处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